中国激光雷达制造商禾赛科技展开。报道了其计划在2026年投产第一家海外工厂的消息,分析了背后因地缘政治风险的推动因素,包括美国国防部将其列入“中国军方企业名单”、中美贸易政策带来的关税风险等。同时也介绍了禾赛科技积极的业务进展,如与奔驰合作、业绩扭亏为盈等,还阐述了中国激光雷达市场的良好发展态势以及禾赛科技的多元化业务布局。
据英国《金融时报》消息,中国激光雷达制造商禾赛科技有了新的发展规划。该公司打算在2026年投产其第一家海外工厂。究其原因,是客户希望禾赛科技采取措施,保护自身免受当前地缘政治紧张局势的影响。禾赛科技方面透露,会在今年年底前启动首个海外项目,并且该项目预计会在当地创造“数百个就业机会”,不过对于具体的建厂地点,禾赛科技并未对外公布。
对冲地缘政治风险
禾赛科技首席财务官(CFO)樊鹏在接受相关采访时透露,禾赛科技已被美国国防部列入“中国军方企业名单”。这一情况使得禾赛科技除了现有的中国工厂外,迫切希望在海外建立生产线,目的是“避免与地缘政治和关税相关的风险”。
樊鹏进一步解释道,虽然“中国军方企业名单”的法律效力“非常有限”,但它却会对禾赛科技的业务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潜在的投资者和客户在购买该公司的股票和产品之前,往往会“三思而后行”。
回顾2024年,美国国防部的一系列举动给禾赛科技带来了诸多困扰。1月,禾赛科技被列入“中国军方企业名单”;禾赛科技在同年5月向华盛顿联邦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美国国防部撤销这一决定;8月,美国国防部将禾赛科技从“中国军方企业名单”中移除,然而禾赛科技方面称尚未得到美国国防部的正式通知;到了10月,美国国防部再次将禾赛科技列入这一名单。
禾赛科技相关情况 (路透社报道视角)
樊鹏认为,五角大楼的这一决定是对禾赛科技这家初创公司业务的“误解”。他强调,禾赛科技的产品严格用于商业和民用领域,并且公司正在通过法律途径起诉美国政府。
此外,美国政府的一些政策也给禾赛科技等中国企业带来了新的风险。拜登政府曾于今年1月宣布,自2027年起逐步禁止进口和销售带有中国软件和硬件的汽车;而特朗普政府时期不断加大对中国的关税政策,同样让禾赛科技面临着不小的压力。
尽管面临着如此严峻的地缘政治威胁,樊鹏对禾赛科技的未来仍充满信心。他表示,禾赛科技最近与一家欧洲顶级汽车制造商签订的合同,可能会使该公司的产品得以在欧洲和美国的汽车上使用。据路透社3月12日报道,与禾赛科技合作的车企是奔驰。此消息传出后,禾赛科技在美股暴涨逾50%。从禾赛科技此前发布的财报来看,2024年其净利润为人民币1400万元,而在2023年还亏损2.41亿元。樊鹏还乐观预计,得益于激光雷达交付数量的激增,该公司今年的净利润可能会增至2亿 – 3.5亿元,这一数字远高于彭博社调查分析师普遍估计的1.89亿元。
激光雷达将在中国腾飞
与Luminar和Innoviz等美国竞争对手市场份额不断萎缩的情况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的激光雷达制造商借助中国作为新能源汽车全球领导者的崛起势头,发展得顺风顺水。
标普全球移动的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供应商在全球激光雷达市场占据了65%的份额。由于本土汽车制造商对激光雷达的强劲需求,中国供应商“完全有能力保持这一地位”。
美银证券汽车分析师李明勋指出,中国激光雷达的产品价格大约是美国竞争对手的一半,这使得中国激光雷达在市场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2025年将是激光雷达在中国市场应用的‘起飞’年。”高盛分析师在一份研究报告中如此写道,“越来越多的车型将激光雷达作为标准功能。”樊鹏也认同这一观点,他认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激光雷达是“智能驾驶时代的安全带和安全气囊”的理念。
禾赛激光雷达相关情况 (金融时报报道视角)
除了为智能汽车供货外,禾赛科技还积极致力于客户组合的多样化。该公司与更多的工业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例如为中国的人形机器人制造商宇树科技和割草机器人制造商Mova提供激光雷达。
樊鹏表示:“在将产品供应至全球后,我们希望加快海外生产。这是禾赛科技实现全球化目标不可避免的一步。”他还提到,多元化的供应链可以对冲潜在的物流中断风险。
本文介绍了禾赛科技计划在2026年投产海外工厂以应对地缘政治风险,如美国国防部将其列入名单及中美贸易政策带来的影响。同时展示了禾赛科技积极的业务成果,与奔驰合作、业绩扭亏为盈等。此外,中国激光雷达市场发展态势良好,禾赛科技也在拓展多元化业务,加快海外生产是其全球化的重要一步。
原创文章,作者:Dermot,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haozhang.com/archives/5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