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于辽宁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振兴新突破 决胜勇争先”主题系列首场新闻发布会,详细介绍了辽宁省教育厅在推动高校服务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加快教育强省建设等方面的举措和成果,包括“双一流”建设、“双万计划”实施、职业教育发展以及教育国际影响力提升等内容。
在3月25日这一天,辽宁省政府新闻办精心组织召开了“振兴新突破 决胜勇争先”主题系列的首场新闻发布会。在此次发布会上,辽宁省教育厅的相关负责人着重介绍了辽宁在积极推动高校服务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中的各项举措。辽宁正加快教育强省的建设步伐,全力以赴构建自强卓越的高等教育体系,为辽宁的全面振兴注入强大的教育动力。
辽宁作为当之无愧的高等教育大省,全省范围内拥有高等院校多达114所。在首轮“双一流”建设周期里,全省110个“双一流”建设学科成绩斐然。其中,有24个学科成功进入全国A段,与之前相比增长了60%。更值得一提的是,有2个学科实现了顶尖学科“零”的重大突破,高达83%的学科都实现了稳步提升。到了2024年,辽宁正式启动了新一轮的“双一流”建设。这一轮建设按照三个层次,精心规划建设120个学科。其中,“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对象有20个,“国内一流学科”建设对象为40个,“省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对象则达到60个。
在“双万计划”的推进过程中,辽宁以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作为引领方向。积极培育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500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515个。在信息、装备、冶金、石化等重点领域,国家级建设点有71个,占据总数的15%,成功形成了优势十分突出的专业集群。同时,培育建设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431门,这些课程全面覆盖了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关键领域,构建起了一个能够有效服务产业发展的优质课程资源矩阵。展望未来,辽宁省教育厅还将加快推进高校学科专业结构的调整工作。计划到2025年,学科专业调整优化的比例达到25%左右;到2027年,累计调整优化比例达到50%左右,通过发挥学科专业优势,助推辽宁产业集群实现高质量发展。
辽宁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因此办好职业教育对于实现全面振兴、维护国家“五大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目前,辽宁已经建设了省级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19个和市域产教联合体10个。其中,培育了国家级工业母机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1个(全国仅有5个)、市域产教联合体1个(全国共28个)。在2024年,共建共享生产性实训基地达到2215个,订单培养人数达到4万人。此外,还实施了“兴辽未来工匠”培育工程,精心遴选了182名“匠苗”,并按照“一匠一案”的方式培育大国工匠,使得高质量技能型人才的供给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预计到今年,将累计培养“兴辽未来工匠”300名,新建市域产教联合体、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各5个,为辽宁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强有力的高技能人才支持。
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辽宁省教育的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持续实施中外双导师联合培养研究生项目,专科以上层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项目有89个。在海外建设了职业教育产业学院“墨子工坊”19个。在2023 – 2024学年,辽宁省招收了来自世界162个国家的来华留学生1.43万人。下一步,辽宁还将继续深化国际产学研用合作,推进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提质增效,充分发挥“墨子工坊”的辐射带动作用,做实“随企出海”,助力辽宁打造东北亚对外开放合作枢纽地。
本文全面介绍了辽宁省在教育领域的多项举措和成果。在高等教育方面,“双一流”建设和“双万计划”取得显著成效;职业教育通过产教融合等方式提升了高技能人才供给能力;教育国际影响力也在不断增强。这些努力将为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提供坚实的人才和智力支撑。本文总结
原创文章,作者:Edeline,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haozhang.com/archives/55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