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瑞金医院:艺术与医学碰撞出的温暖火花

瑞金医院举办的“共生之诗·雕塑季”艺术展览,详细介绍了展览的特色、医学与艺术的关系、各方人士的观点、展览背后的公益故事以及艺术作品带来的情感共鸣等内容,展现了艺术与医学结合为医疗空间带来的人文关怀。

在春日的瑞金医院,美景如画。如雪般的樱花纷纷扬扬,似织锦般的郁金香绚丽多彩。就在这一片盎然生机之中,一场别具一格的艺术展览——“共生之诗·雕塑季”盛大开幕。

这一展览是瑞金医院“善爱·共生”系列公益艺术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传统艺术展在封闭空间布展不同,此次展览的十余件雕塑、油画作品被巧妙地放置在草坪上、花丛中以及大厅里。它们仿佛有了生命一般,与自然和谐共呼吸,与患者同悲同喜。这是瑞金医院携手艺术家们共同发起的公益活动,以艺术作为媒介,重新界定了医疗空间的人文边界,让“善爱”与“共生”成为治愈生命的双重良方。

春日瑞金医院:艺术与医学碰撞出的温暖火花

中国工程院院士、瑞金医院院长宁光在致辞中深刻阐述了医学与艺术的共生关系。他指出:“艺术和医术确实是相通的。医学本身就是艺术的一种表达,外科医生如同画家一般,以精准的绘画来规划手术路径;内科医生则像作家一样,用严谨的逻辑书写生命篇章。”他强调,艺术家与医生是“有缘之人”,他们有着共同的理念,所有追求人类健康与美好心灵的努力终将相遇,所有构建善爱与共生的纽带终将相联。

宁院长还表示,医院不应只是充满痛苦的地方,而应该成为传递幸福的场所。瑞金医院将持续拓展艺术空间,让医术与艺术相互共生。让医院成为培育善心、播撒善爱的地方,这种探索不仅是医学人文精神的完美诠释,也是实现“共生”理想的重要实践。

本次活动吸引了医院领导、艺术家、公益捐赠人以及众多文化艺术界的善爱人士齐聚一堂,共同见证艺术与医学的深度融合。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黄强,著名雕塑家、上海油画雕塑院原院长陈古魁,著名作家毛尖与医院领导一同为艺术展揭幕。

毛尖教授在谈及AI对医疗的影响时表示,即便未来医生可能被替代,但瑞金医院始终不可替代。她认为,瑞金医院不仅凭借精湛的医术立足,更以独特的“医院伦理”践行人文关怀,将救死扶伤升华为医患共生的友善春风,这恰恰是AI无法复制的“千金良方”。

春日瑞金医院:艺术与医学碰撞出的温暖火花

此次雕塑季的公益展由策展人祝羽捷精心策划。她介绍说,此次展览以雕塑为媒介,将艺术疗愈理念付诸实践。通过这些作品,能够转移患者的病痛焦虑、抚慰他们的心灵,同时也为医护人员营造了一个疗愈的场域。“我们以‘共生’为核心,打破学科边界,重构医院美学,传递善爱的温度。感谢院方、艺术家团队及所有支持者,让我们以艺术之名,见证生命与人文的共鸣。”祝羽捷说道。

一直以来,瑞金医院的发展都离不开众多社会爱心人士的公益善举,本次展览同样凝聚着无数爱心力量。活动现场,医院为艺术家及捐赠人颁发了公益证书及捐赠证书,这些爱心人士的善举让这场展览超越了单纯的美学体验,成为社会善意汇聚的象征。

捐赠者家属王刚分享了一个感人的故事。他的叔叔王永明在2007年被确诊为白血病,幸运的是得到了王振义院士团队的精心救治并康复。医患之间的情谊逐渐升华为忘年交,受医者仁心的感召,王氏家族特意捐赠珍藏来支持医院的公益事业。王刚代表家族向医护团队表达了崇高的敬意,希望公益事业能够惠及更多的病患。

春日瑞金医院:艺术与医学碰撞出的温暖火花

捐赠人倪志琪表示,作为艺术家,社会责任是他的初心。他的作品《彩色真空椅》以色彩传递着生命力与希望,被放置在食堂区域。通过功能与美学的融合,这件作品能够舒缓人们的情绪,他希望能为医患点亮片刻的温暖。倪志琪认为,将作品捐赠于此意义非凡。

当人们凝视这些艺术作品时,看到的不仅仅是雕塑,更是生命的不同可能。陈彧君的《仲夏之梦》仿佛能带人回到童年那一片清绿的世界,每个生命体都在时间的森林里,发出自己独特的光亮与音符;苏畅的雕塑《呼吸》与医院的美景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首无声的诗行;欧鸣的《爱城》随着石膏吸水而变色,隐喻着生命的动态修复;宋三土的《能量花园》藏身在花海之中,以光波振动疗愈人们的焦虑;单晓明的《生命之泉》装置中,水流循环穿过象征父母与四季的符号阵列,曾经产科楼里的初啼声化作池面的涟漪,将公益善举升华为跨越时空的情感联结。一位患者在艾敬的《怀抱二号》前驻足良久,久久凝望,画中母亲低头垂泪呵护着怀里一颗心的形象,让人思绪万千。

春日瑞金医院:艺术与医学碰撞出的温暖火花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展览中还特别设置了人体器官3D打印技术展览。艺术家陆平原与瑞金医院3D打印工作坊联合创作的《附身符》,源自3D打印技术与生物医用材料的深度交融。从为患儿定制保留器官功能的3D胰腺模型,到打印个性化康复头盔,科技与艺术的交融在此刻成为“生命关怀”的具象表达。

展览选址在瑞金医院户外院区,在百年香樟树下,刘毅的《鹿鹤同春》青铜雕塑与落花一同舞动,诠释着“六合同春”的传统智慧。这种刻意弱化展墙的设计,让艺术与自然相互注解,正如策展前言所述:“共生不仅是生物依存,更是以善爱为经线的生命谐振。”

一位乳腺癌康复患者在倪志琪的《Vacuum椅》前停留了很久,她感慨地说:“化疗时总觉得被世界抛弃,但现在,连雕塑的棱角都在对我说‘欢迎回来’。”这种情感共鸣,正是展览试图传递的核心价值:当医院的白墙延展为无界的艺术剧场,当患者的孤独被自然与美学的共振消解,治疗便增添了超越病理的意义。

瑞金医院举办的“共生之诗·雕塑季”艺术展览,将艺术与医学紧密结合,重新定义了医疗空间的人文边界。展览通过独特的布展方式、丰富的艺术作品以及前沿的3D打印技术展示,传递了艺术疗愈的理念,凝聚了社会各界的爱心与善意,让患者和医护人员都能感受到艺术与善爱的力量,为医疗事业注入了温暖与人文关怀。

原创文章,作者:Serene,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haozhang.com/archives/6786.html

(0)
SereneSerene
上一篇 2025年3月27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27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