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香港富商李嘉诚旗下长和集团出售巴拿马港口营运权给美国公司这一事件展开,详细讲述了事件的起因、经过以及各方对此事的反应和看法,深入剖析了该事件背后所折射出的中美之间的竞争和博弈。
近期,香港富商李嘉诚出售巴拿马港口营运权给美国公司一事,持续在社会各界引发高度关注。这看似只是一宗平常的商业交易,但其背后实则深刻地反映出中美之间激烈的竞争与复杂的博弈态势。李嘉诚在这场风云变幻的局势中究竟会做出怎样的抉择,成为公众瞩目的焦点。
故事要从3月4日说起。自美国总统特朗普上台之后,便扬言要收回巴拿马运河。就在当天夜里,李嘉诚旗下的长和集团突然发布通告,宣布准备将旗下港口业务的大部分权益出售给美国公司,其中就涵盖了巴拿马港口业务。
据可靠消息透露,与长和集团进行这笔交易的是美国基金巨头贝莱德。长和集团计划把在全球23个国家的43个港口的经营权益出售给贝莱德,其中包括两个巴拿马运河港口,此次交易总价值高达228亿美元。
关注时事政治的网友们应该都清楚,特朗普上台后,一直以强硬的姿态威胁要收回巴拿马运河。在面对美国施加的巨大压力下,巴拿马政府明确表态退出中国倡议的“一带一路”。
而此时,李嘉诚宣布与美国公司达成港口交易,无疑让巴拿马高层大大松了一口气。因为特朗普政府一直要求巴拿马减少中国对其的影响力。
长和集团与美国公司交易的消息一经披露,瞬间在舆论界引起轩然大波。或许是意识到卷入了中美竞争的复杂局面,李嘉诚方面对外宣称,此次与美国贝莱德的交易纯粹是商业行为,与政治毫无关联。然而,这样的表态在许多人看来,更像是“此地无银三百两”。
3月13日,香港媒体发表评论,认为长和集团出售巴拿马运河港口的行为并非普通的商业行为。文章分析指出,一旦巴拿马运河转让给美国,美国必定会推行其自身的政治议程,届时中国的航运贸易势必会受到美国的制约,同时也会对香港在国际航运和贸易中心的地位产生不利影响。
该文章还警告相关企业要谨慎选择站在哪一边。很快,中国国务院港澳办官网转载了这篇评论文章,这一举动被外界认为是官方对这宗交易的基本态度。
3月18日,香港特首李家超也就此事公开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明确表示,任何交易都必须符合法律和规则要求,特区政府会依法依规进行处理。
随后,香港前特首、现任全国政协副主席的梁振英在社交平台上不点名地对李嘉诚进行了批评。他指出,有些香港商人错误地认为“商人无祖国,一切在商言商”,却不知没有祖国的商人就如同没有父母的孩子,只能任人欺凌。虽然文章没有直接点明是李嘉诚,但舆论普遍认为梁振英是在影射他。
网络大V胡锡进也在微博上发文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他作为一名媒体人,支持港府阻止这笔交易。同时,他希望长和集团的负责人能够挺起腰杆与美国周旋。他认为,如果长和集团贪图228亿美元的高价,而置国家利益于不顾,那就是见利忘义的行为。
胡锡进还呼吁长和集团应该向华为学习。在中美科技领域的激烈竞争中,华为顶住了巨大的压力,最终赢得了整个中国社会的支持。
尽管面临着官方和非官方的诸多批评,长和集团似乎铁了心要进行这笔交易。3月26日,来自香港的权威人士披露,长和集团将按原计划把巴拿马运河港口等资产出售给美国财团贝莱德。该人士称,长和集团和贝莱德正在完成尽职调查、税务、会计和其他交易条款的最终敲定,并且仍按原计划在4月2日前签署协议。
截至3月27日,距离长和集团与美方商定签署最终协议仅仅只剩下5天多的时间。就在这一天,商务部一位官员,同时也是资深专家发文,对李嘉诚“在商言商”的行为提出了质疑。他指出,商人追求商业利益最大化本身并没有错,但长和集团在出手港口经营权时,并没有采用全球招标、价高者得的方式,反而采用短平快的方式与美方达成出售协议,这种做法不符合商业逻辑。
本文围绕李嘉诚旗下长和集团出售巴拿马港口营运权给美国公司这一事件,详细阐述了事件的来龙去脉以及各方的反应。该事件不仅涉及商业利益,更折射出中美之间的竞争和博弈。官方、公众人物和专家纷纷表达了对此次交易的关注和质疑,而长和集团仍坚持按原计划推进交易,其行为引发了诸多争议。
原创文章,作者:Edeline,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haozhang.com/archives/67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