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胜电子将机器人业务提至战略层面,海外业务调整引关注

本文聚焦均胜电子,介绍了其在2024年年度报告中将机器人业务提升到公司战略层面,定位为“汽车 机器人Tier1”,同时阐述了机器人业务的发展阶段、现状,还讲述了公司在2024年启动的海外业务重组调整及其影响和战略考量。

财联社3月28日消息,在2024年年度报告里,均胜电子(600699.SH)做出了一个重要决策,首次把机器人业务提升到公司战略层面,将自身明确地定位为“汽车 机器人Tier1”。这一举措瞬间引发了外界对该公司机器人业务长期发展规划的高度关注。与此同时,均胜电子推进的一系列海外业务架构调整以及由此带来的影响,也成为了市场热烈讨论的焦点话题。

在今日上午举办的2024年度业绩说明会上,均胜电子管理层详细阐述了公司机器人业务的发展蓝图,明确指出其发展将历经五个关键阶段。第一阶段,着重加强核心零部件的研发工作;第二阶段,致力于打造全球最大的工业场景具身智能数据空间;第三阶段,开发大量真实工业场景下的机器换人落地方案,积极推动商业化应用;第四阶段,全力构建开放共赢的机器人产业生态;第五阶段,实现机器人业务的全球化布局,最终成为具身智能解决方案供应商。

据管理层透露,公司早在两年前就已经开始布局机器人业务,从2025年起,机器人业务正式成为公司的发展战略。目前,均胜电子的机器人业务正处于第一阶段,工作重点在于突破传感器、能源管理模块、高性能材料等核心零部件技术,以实现核心零部件的自主可控。管理层还表示:“在客户合作方面,我们和国内外几乎所有从事机器人业务的整车厂都建立了业务往来,涵盖联合研发、产品送样等环节。其中,进展较快的合作项目已经拿到了订单,后续若有重大业务进展,公司会及时向外界公告。”

在大力推进机器人业务发展的同时,均胜电子在2024年也启动了一轮海外业务的重组调整。在德国地区,公司削减了约600名研发、管理、生产等岗位的人员,同时关闭了德国阿沙芬堡工厂以及罗马尼亚周边的卫星工厂,还推进了美洲地区5个工厂的关停工作。受这些举措的影响,公司2024年的管理费用同比增加了约4.4亿元,这对公司的短期业绩表现产生了一定的拖累,均胜电子去年第四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大幅缩水超过93.7%。

虽然短期业绩承压已是不争的事实,但与会投资者更为关注公司海外业务重组的中长期影响以及后续计划。公司管理层表示,经过这轮海外业务重组调整,预计2025年固定成本可下降近4000万欧元,能够提升税前利润率两个百分点以上,这对于公司的长期业绩表现将持续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据悉,在全球汽车产业变革的大背景下,均胜电子方面认为,要在制造领域取得成本优势,进一步进行产能转移是大势所趋。“去年最重要的是关闭德国工厂,实际上现在东欧的成本也不低,我们还在考虑进一步转移。”

在均胜电子管理层看来,这一系列海外业务重组背后有着深刻的战略考量,是基于最佳成本原则进行全球的产能协同。“目前来看,中国的供应链确实具有最强的竞争力,如何把中国供应链的成本优势和效率优势体现在我们全球的成本结构上,这是我们过去几年着重发力的方向,现在也慢慢看到了成效。”

本文介绍了均胜电子将机器人业务提升至战略层面,规划了五个发展阶段且目前处于第一阶段。同时,该公司在2024年进行了海外业务重组调整,虽短期业绩受影响,但中长期有望提升效益,其战略考量是基于最佳成本原则实现全球产能协同。

原创文章,作者:Dermot,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haozhang.com/archives/7611.html

(0)
DermotDermot
上一篇 2025年3月29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29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