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2024年末中国外债数据展开,阐述了外债规模变化的影响因素以及对2025年外债规模的展望。
今日,也就是3月28日,国家外汇管理局正式公布了2024年末中国的外债数据。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李斌针对相关问题,认真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外债规模的下降受到了多重因素的综合影响。在2024年,由于汇率出现波动,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存在着不确定性,同时国内经济又持续呈现回升向好的态势。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我国外债规模在一、二季度呈现出有所回升的情况,而到了三、四季度则有所下降,不过从全年整体来看,外债规模总体上保持了基本稳定。
具体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我国全口径外债余额相较于2023年末减少了277亿美元。其中,汇率折算因素导致外债余额下降了360亿美元,这一因素对外债余额下降的贡献度达到了129.9%。
对于未来外债规模的走势,预计我国外债规模将保持基本稳定。展望2025年,美欧等发达经济体总体上仍处于降息周期,外币融资成本有望在稳中呈现下降的趋势。与此同时,我国高质量发展正在扎实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实现了融合发展,并且实施了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稳步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持续提升跨境融资便利化水平。这些积极因素都有助于我国外债规模保持基本稳定。
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2024年末中国外债数据,指出2024年外债规模受多种因素影响有波动但总体稳定,且2024年末余额较2023年末减少,汇率折算因素是主要影响。同时对2025年进行展望,认为多方面积极因素有助于外债规模保持基本稳定。
原创文章,作者:modesty,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haozhang.com/archives/76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