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迎科学副校长,科学教育新跨越,科学副校长:为中小学科学教育注入新活力

本文聚焦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指南》中提出的“确保每所学校至少配备1名科学副校长”这一举措,介绍了江苏多地中小学引入科学副校长的情况,包括高校教授、企业负责人等不同身份的人员担任该职务,阐述了科学副校长的职责,还分析了“科学副校长”制度推行的意义、所需的配套措施以及面临的现实挑战。

近日,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指南》(以下简称为《指南》)。该《指南》明确提出了一项重要举措,即要确保每所学校至少配备1名科学副校长。为了推动中小学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教育部还计划整合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场馆、博物馆及科技企业等社会资源,鼓励科学家、理工科专家担任这一职务。

中小学迎科学副校长,科学教育新跨越,科学副校长:为中小学科学教育注入新活力

在未来,科学副校长将会与中小学教师们携手合作,共同研发科学教育相关课程。他们的目标是让科学思维在孩子们的心中生根发芽。如今,越来越多的科学辅导员也加入到了这个队伍中来,他们会有针对性地开展科普教育与实践活动。这些专业人士会把前沿科学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科普讲座或者趣味课程,以此激发学生们对科学的兴趣和热情,为孩子们构筑起通向科技殿堂的坚实阶梯。

不久之前,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就聘请了东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的杨非教授担任学校科技副校长。杨非教授的到来,极大地激发了同学们对科技创新的兴趣。

此外,江苏省内部分设区市还为中小学“组团式”引入科学副校长。比如,近日江苏盐南高新区从盐城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引入了14位科学副校长。这些科学副校长均为硕士以上学历,其中有5人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并且全部都具有科普活动或青少年科创指导经验。他们即将成为科学精神的“播种者”、创新实践的“领航员”、协同发展的“联络员”。

值得一提的是,不只是高校教授,不少知名企业负责人也积极加入到了科学副校长的阵营。几天前,科沃斯创新模式研究院院长赵亮,受聘成为苏州迎春中学科技副校长。这标志着双方在科教资源共享、创新人才培养领域迈出了创新的一步。赵亮表示,未来他将依托企业技术资源,为学校提供前沿科技课程与实践平台,助力青少年从“知识学习”向“场景应用”跨越。

中小学迎科学副校长,科学教育新跨越,科学副校长:为中小学科学教育注入新活力

那么,前往中小学任职的科学副校长需要承担什么样的职责呢?记者经过梳理发现,科学副校长主要参与课程共建与教学指导、科普活动与资源对接、师资培训与教研支持、评价改革与素养提升等工作。具体来说,他们要参与学校科学类课程设计,协助开发跨学科实践项目,像机器人编程、人工智能、3D打印等前沿领域课程。还要组织科普讲座、科技社团活动,并联动校外科研机构,为学生提供实验室参观、课题研究等实践机会。另外,他们也要参与制定科学素养评价体系,将实验操作、探究实践纳入学业考核,强化学生创新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

“科学副校长”制度的全面推行,标志着我国中小学科学教育迈入了资源整合与质量提升的新阶段。通过跨界合作与创新实践,为青少年播下了科学梦想的种子,助力教育强国与科技强国战略的深度融合。

当然,“科学副校长”制度后续的推行也需要配套措施与资源保障。例如,可以推广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应用,利用虚拟仿真、生成式AI等技术创设沉浸式学习场景,实现个性化教学资源适配。还可以将科学教育纳入地方政府督导范畴,要求学校定期上报实验教学完成率,并将科学副校长履职成效作为考核指标。

尽管“科学副校长”制度的设计立意高远,但在落地过程中也客观面临着现实挑战。比如,科学副校长最终究竟是“荣誉头衔”还是“实质岗位”尚不明确。若缺乏明确的工作量认定和激励机制,可能会导致科学副校长的履职流于形式,因此,具体考核标准仍需细化。同时,由于一线城市和偏远地区、重点校和薄弱校之间,选聘科学副校长的能力存在差异,为了避免“弱者越弱”的局面,也需要通过“教师共享中心”“骨干教师支教”等配套措施,促使人力分配更为合理,最大限度保障教育公平。

本文围绕教育部推行的“科学副校长”制度展开,介绍了该制度在江苏的实施情况、科学副校长的职责、制度推行的意义、所需的配套措施以及面临的挑战。这一制度为中小学科学教育带来新机遇,但也需解决落地过程中的问题,以保障教育公平和科学教育质量的提升。

原创文章,作者:Dermot,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haozhang.com/archives/8136.html

(0)
DermotDermot
上一篇 2025年3月29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29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