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于3月28日晚间证监会对多家券商投行业务开出罚单这一事件,详细阐述了受罚券商存在的问题,同时分析了当下券商投行业务下滑的现状及带来的人员和薪酬调整情况。
在3月28日晚间,证券市场掀起了一场监管风暴,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一口气下发了9份罚单,这些罚单如同一把利剑,直指券商投行业务存在的诸多乱象。涉及的券商包括五矿证券、长江证券、方正证券、华林证券、德邦证券、浙商证券等知名机构。
面对这些乱象,证监会提出了严格要求。一方面,要求相关机构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投行业务内控制度、工作流程和操作规范,从制度层面保障投行业务的质量;另一方面,强调要对责任人员进行内部问责,确保责任落实到人。
在这种严格的监管环境下,投行业务收缩的态势十分明显。截至3月29日,已有21家上市券商公布了2024年业绩,数据显示,其中19家投行业务净收入同比下滑,情况不容乐观。华林证券更是遭遇重创,该业务净收入滑坡幅度高达84%。
6家券商被罚详情
经过详细调查,证监会发现德邦证券存在一系列问题。保荐工作报告未完整披露质控内核意见,这使得报告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大打折扣;个别员工违规执业,严重违反了行业规范。基于此,证监会决定对德邦证券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监督管理措施。
长江证券承销保荐也未能幸免,存在质控现场核查制度执行不到位的问题,导致对项目的实地审查不够严格;质控内核意见跟踪落实不到位,使得一些重要意见无法得到有效执行;部分项目收费不规范,损害了市场的公平性。针对这些问题,证监会决定对其采取责令改正的行政监督管理措施。
浙商证券同样存在质控现场核查不到位的情况,内控流程不规范,内控意见跟踪落实也不到位,保荐工作报告未完整披露质控内核关注的问题。不仅如此,程景东作为分管投行业务高管,戴翔作为投行质控部总经理,对上述问题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被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监督管理措施。证监会对浙商证券采取责令改正的行政监督管理措施。
五矿证券存在内部制衡机制独立性不足的问题,部分项目的质控审核人员与内核委员重合,这容易导致内部监督失效;对外报送材料流程审批管理不到位,可能会使报送的材料存在质量问题;部分项目收费不规范,影响了市场秩序。公司总经理郑宇、合规总监马明涛对上述问题负有责任,遭警示。证监会决定对五矿证券采取责令改正的行政监督管理措施。
方正证券承销保荐在个别公司债项目中尽职调查不到位,未能充分了解项目的真实情况;内核重点关注问题披露不全面,对外报送资料审核把关不严,可能会误导投资者。瞿凡凯作为时任固定收益业务总部债券业务一部总经理,时光楠作为项目负责人,对相关问题负有责任,遭到警示。证监会决定对其采取责令改正的行政监督管理措施。
华林证券存在个别项目尽职调查不充分,质控、内核核查把关不严,立项程序不规范等问题。时任分管投行业务高管朱文瑾、时任投资银行部总经理葛其明对上述问题负有责任。根据相关规定,证监会决定对华林证券、朱文瑾、葛其明采取监管谈话的行政监管措施。
投行业务下滑态势
截至3月29日,共计21家上市券商发布2024年年报,从整体业绩来看,大多数业绩向好。然而,具体到各项业务,得益于“9·24”行情,经纪、自营业务明显回暖,但投行业务却普遍遭遇滑坡。
Choice数据显示,在目前发布年报的21家上市券商中,仅有3家券商投行净收入同比增长。其中,广发证券投行净收入同比增长37%至7.78亿元,目前行业排名11;中国银河、南京证券投行净收入同比增幅均超过10%。而其余18家上市券商投行净收入均同比下滑,华林证券投行净收入同比下滑约84%至0.17亿元;中信证券、华泰证券、申万宏源、中泰证券、招商证券、国联民生、国海证券、中原证券投行净收入同比下滑幅度超过三成,中信建投投行净收入同比下滑48%。
投行业务收入的下滑,引发了券商一系列的调整。以人员及薪酬调整为例,2024年,中泰证券投行人员数减少了12%,从2023年末的1003人降至2024年末的886人,一年时间少了117人。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保荐代表人数量却逐年递增。截至今年3月29日,42家上市券商保荐代表人共计5296人,2024年同期和2023年同期分别为5137人、4687人。
本文围绕3月28日证监会对多家券商投行业务开出罚单展开,详细列举了6家受罚券商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处罚措施。同时,通过分析21家上市券商2024年业绩,指出投行业务普遍下滑的现状,以及由此带来的人员和薪酬调整情况,反映出严监管下券商投行业务面临的困境和挑战。
原创文章,作者:Edeline,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haozhang.com/archives/86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