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助残,为残疾人生活插上腾飞翅膀 科技助残正当时,多方合力开启新篇章

本文围绕科技助残展开,讲述了在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科技助残平行论坛圆桌对话上,各方嘉宾就科技助残话题进行分享交流,阐述了政府、科创企业等不同主体在科技助残中的作用,以及现代科技给视障群体带来的便利,还提及中国残联在“十四五”收官之年推动科技助残发展的计划。

在当今时代,科技宛如一股强大的力量,正深刻地改变着残疾人的生活,成为助力残疾人事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而科技助残这一重要事业,更离不开多方力量的共同携手推动。

3月29日,在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科技助残平行论坛圆桌对话的现场,气氛热烈且充满希望。来自不同领域的与会嘉宾们齐聚一堂,围绕科技助残这一极具现实意义的话题,展开了深入的分享与交流。

北京市海淀区副区长武凯对于政府在科技助残方面的角色有着清晰且深刻的认识。他指出,政府在科技助残工作中主要扮演着三个重要角色。首先,政府是组织领导者。要构建起一个以党委领导为核心、政府牵头统筹、各部门协同合作的高效工作机制。在这个机制下,系统地研究并制定一系列配套政策,对工作流程进行规范,为科技助残工作奠定坚实的制度基础。其次,政府是统筹推动者。在科技飞速发展、创新成果不断涌现的时代,为了让残疾人能够更好地提高生活质量,满足他们多样化的需求,政府需要发挥推动整合的作用,将各方资源进行合理调配和有效整合。最后,政府还是示范引领者。当优秀的科技助残产品和项目诞生后,政府要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帮助这些成果实现更好的发展,将其推广到更广泛的应用场景中。

昌平国家实验室首席科学家刘河生则强调了科创企业在科技助残中的重要桥梁作用。他认为,科创企业能够将实验室里的研究成果真正转化为实际可用的产品。同时,他特别提醒科研人员,在开展科技助残相关研究时,一定要关注科技助残的特殊性。科技工作不能仅仅局限于实验室的理论研究,而必须要紧密结合残疾人的实际需求。只有从残疾人的真实需求出发,所做的研究才具有真正的价值和意义。

作为一名视障人士,中国残联理事、中国盲人协会主席、世界盲人联盟亚太区主席李庆忠在现场分享了他对于科技助残的切身感受。他感慨地说:“现代科技已经非常深刻而广泛地影响着我们社会的方方面面,为残障群体包括视障群体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如今,视障群体借助智能手机,利用语音转换技术、智能对话等无障碍技术,可以在网上自由地阅读、学习;在理财方面,他们只需使用手机银行,就不必再前往营业网点办理业务;出行时,借助导航地图和网约车软件,他们的出行变得更加便捷。李庆忠认为,现代科技极大地提高了视障群体的生活质量,增强了他们参与社会的能力。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科技助残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与深刻变革。中国残联计划财务部副主任刘立军在接受人民网记者现场采访时表示,中国残联将继续大力推动科技助残事业的发展。一方面,中国残联将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主动去了解、反映残疾人的科技需求以及助残工作的实际需要。同时,继续积极扩大与科技企业、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等的合作,整合各方资源,共同推进科技助残工作。另一方面,中国残联还将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推动助残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助力培育助残领域的新质生产力,让先进的科技成果能够早日惠及更多的残疾人。

本文围绕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科技助残平行论坛,阐述了政府、科创企业等在科技助残中的角色与作用,展现了现代科技给视障群体带来的便利,以及中国残联在“十四五”收官之年推动科技助残发展的计划,凸显了多方合作共同推动科技助残、助力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原创文章,作者:Dermot,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haozhang.com/archives/8838.html

(0)
DermotDermot
上一篇 2025年3月31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31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