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山东全省群众体育工作会议及省体育总会四届五次会议内容,详细阐述了山东在全民健身与体育经济发展方面的一系列举措,包括赛事组织、基础设施完善、产业融合、国际赛事引入以及惠民政策落地等,展现了山东通过“体经融合”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积极成果与美好前景。
近日,全省群众体育工作会议暨省体育总会四届五次会议于潍坊盛大召开。在此次会议上,相关负责人明确表示,今年山东计划组织群体赛事活动超9万场,并且会进一步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为全省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完善基础设施,筑牢全民健身“硬支撑”。山东深知全民健身硬件建设的重要性,将其作为转化赛事流量的关键先手棋。一方面,通过“一新一旧”的策略激活设施资源,致力于让社区健身设施实现从“有没有”到“好不好”的华丽升级。老旧的健身器材得到更换,崭新且功能更齐全的设备走进社区,为居民提供更好的健身体验。另一方面,通过“一开一换”打破场地限制的桎梏。全省学校体育场地开放率目标瞄准90%以上,让更多的公共体育资源向群众开放;健身器材更新规模突破12万件,确保健身设施的安全性和适用性。随着公众健身活动中心、“口袋公园”等场地设施不断增多,健身基础设施实现了提质扩容。这不仅满足了群众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更带动了全民健身热潮的兴起,健身人群成为城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创新“体育 +”模式,释放产业融合“乘数效应”。山东展现出独特的智慧,跳出传统体育发展模式,以“体育 +”的融合思维打开价值转化新空间。在与文旅融合方面,“跟着赛事去旅行”的创新模式让青岛帆船赛、泰山跆拳道赛等成为城市的亮丽名片,赛事观众顺利转化为旅游客源,实现了体育与旅游的双赢。与医养结合时,体卫融合项目使健身理念从“治已病”转向“防未病”,催生了健康管理新业态,为人们的健康生活提供了更多保障。与乡村振兴联动,农民运动会、社区赛事下沉基层,不仅丰富了基层群众的体育文化生活,更激活了县域消费潜力。这种跨界融合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使得体育赛事不再是孤立的活动,而是成为串联吃住行游购娱的产业链核心,形成了“一赛兴百业”的强大辐射效应。
国际赛事赋能,打造城市发展“强引擎”。从世界帆船锦标赛到国际板式网球公开赛,山东积极引入顶级赛事,为城市注入国际流量。这些顶级赛事宛如一个个“国际会客厅”,不仅带来了短期的消费热潮,更在提升城市能级上展现出长远价值。济南因台克球赛收获全球曝光,提升了城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青岛借帆船赛事巩固了海洋城市定位,凸显了城市特色;泰安以武术赛事强化了旅游城市形象,吸引了更多游客。赛事经济带来的不仅是酒店餐饮的即时收益,更是城市品牌增值、投资吸引力提升的长期红利。以去年威海市举办的铁人三项世界杯为例,实现了4700万元的直接经济收益,可量化品牌价值则超过4亿元。山东正将这一赛事效应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
惠民举措落地,构建共建共享“新生态”。山东始终将惠民利民作为政策制定的逻辑起点。11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器材更新,让更多的健身器材走进社区和乡村;500万人参与马拉松赛事,激发了群众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90%学校场地开放,为群众提供了更多的健身场地选择。这些数据背后,体现的是“政府搭台、群众唱戏”的治理智慧。这种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既厚植了群众体育土壤,让更多人爱上运动、参与运动,也为提振消费培育了持久动力。全民健身参与度的提升必将带动运动装备、培训服务等消费升级,形成“全民健身 – 消费扩容 – 产业升级”的良性循环。
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当下,体育不仅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更是一座蕴含巨大潜力的经济富矿。山东通过赛事组织撬动消费升级,通过场景创新激活产业潜能,通过全民参与提振全民消费。这条“体经融合”之路,正逐步形成多维度消费生态,持续释放经济增长新动能,书写着体育赋能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本文围绕山东全省群众体育工作会议及相关举措展开,介绍了山东在赛事组织、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融合、国际赛事引入和惠民政策等方面的努力。通过这些举措,山东实现了全民健身与体育经济的协同发展,形成了“体经融合”的良好局面,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原创文章,作者:Serene,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haozhang.com/archives/95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