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欧盟委员会当地时间25日公布的47项战略项目清单,详细阐述了该清单的目的、涉及范围、分布情况,以及欧盟为推动项目落地所采取的措施,同时提及了全球在关键原材料领域的竞争态势。
在全球资源竞争日益激烈的大背景下,欧盟委员会于当地时间25日正式公布了一份备受瞩目的清单——47项战略项目清单。这份清单承载着欧盟提升自身对10余种关键原材料本土生产能力的重要使命。
这些关键材料包含了锂、钴、镍矿资源以及稀土等,它们在当今时代被视作能源转型和国防安全的核心资源。“欧洲新闻网”在26日的报道中指出,欧盟此番行动的意图十分明确,就是要减少在相关原材料方面对外部的依赖,并且强化自身供应链的韧性。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全球范围内对锂、钴、镍和关键稀土的争夺呈现出愈演愈烈的态势。就在不久前,美国总统特朗普上周签署行政命令,大力推动美国国内关键矿产的生产。这一举措让欧盟深刻感受到了形势的紧迫。欧盟工业专员塞茹尔内也坦率地承认:“长期以来,原材料一直是我们工业政策的盲点。欧洲以往倾向于几乎完全在境外购买其所需的大部分原材料。”
根据欧盟委员会官网公布的详细信息,此次公布的清单实际上是欧盟2023年通过的《关键原材料法案》的一项重要落地举措。该法案的核心目标是加强欧洲本土的原材料供应链,实现供应来源的多样化。《关键原材料法案》明确提出,到2030年,欧洲本土的战略原材料的提取、加工和回收能力要分别满足欧盟需求的10%、40%和25%。
这47个新的战略项目意义重大,它们将为欧洲实现绿色和数字化转型作出重大贡献,同时也会有力地支持欧洲国防和航空航天工业的发展。据法新社报道,这些战略项目广泛分布于13个欧盟成员国,其中包括比利时、法国、德国等。具体来看,25项项目涉及开采环节,24项涉及加工环节,10项涉及回收环节,而且部分项目还涉及多个环节。
在众多成员国中,法国成为了重点区域。有包括锂矿开采等在内的8个项目成功入围。要知道,电动汽车电池的核心材料锂的本土供应能力将直接影响欧洲汽车工业的转型。此外,还有12个镍项目、11个石墨项目及10个钴项目,这些项目意在进一步串联欧洲的清洁能源产业链。另外,还有3个钨项目和1个镁项目是专门供应给国防工业的。
法国TV5电视台在25日的报道中援引塞茹尔内的话称:“没有稀土,就没有欧洲国防工业。我们的雷达、声呐系统完全依赖中国的精炼材料,这种风险必须终结。”目前,中国在全球稀土开采、电动汽车电池金属加工及光伏板供应链方面占据着主导地位。不过,根据欧盟的新规,欧盟对任一战略原材料的进口依赖度不得超过65%,并且欧盟将推动境外战略项目认证,目前已经收到了46项非欧盟国家项目申请。
为了加速这些战略项目的落地实施,欧盟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措施。路透社报道显示,欧盟将采矿许可审批周期压缩至27个月内,加工和回收项目限时15个月。要知道,此前冗长的审批程序常常导致一些项目的实施被拖延数年。此外,欧盟还计划联合欧洲投资银行、欧洲复兴开发银行等机构,通过公共担保来撬动私人资本,为那些高成本项目提供资金支持。
本文围绕欧盟公布的47项战略项目清单展开,介绍了其目的是提升关键原材料本土生产能力、减少外部依赖和强化供应链韧性。阐述了项目的分布、涉及环节及对不同产业的作用,也提及全球竞争态势及中国在相关领域的主导地位。最后说明了欧盟为项目落地采取的审批周期压缩和资金支持等措施。
原创文章,作者:modesty,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haozhang.com/archives/63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