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下岗科长到光伏巨头,这对夫妻的逆袭太牛了!

江苏徐州的龙大强与孟丽叶夫妇,从下岗科长和贸易公司管理者起步,抓住光伏产业机遇,用十余年将一家光伏电池片小厂发展成全球第二大专业制造商中润光能的故事。介绍了公司的发展历程、业绩表现、融资情况以及面临的行业挑战和未来规划。

在江苏徐州,有这样一对令人钦佩的夫妇,他们历经十余年的不懈奋斗,成功地将一家原本不起眼的光伏电池片小厂,打造成了全球第二大专业制造商,书写了一段精彩绝伦的逆袭传奇。

51岁的龙大强和46岁的孟丽叶,有着截然不同却又充满故事的过往。龙大强曾是一名下岗科长,而孟丽叶则执掌着贸易公司。在2010年,他们凭借着敏锐的商业洞察力,精准捕捉到了光伏产业萌芽期的巨大机遇。于是,他们毅然从单晶PERC电池片领域起步,开启了创业征程,并最终创下了百亿年营收的辉煌战绩。

据光伏产业权威分析机构InfoLink Consulting的排名显示,中润光能在短短三年间实现了惊人的跨越。从2022年的全球第四,到2023年的全球第三,直至2024年以14.6%的市占率强势拿下全球第二的宝座。中润光能每一年都在不断向上攀登,其客户更是覆盖了全球十大组件巨头中的九家,实力不容小觑。

近期,这匹光伏行业的黑马正全力冲刺IPO。中润光能对应发行估值高达230亿元,而龙大强与孟丽叶夫妇的身价也随之来到了百亿级别,成为了商业界的传奇人物。

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公司背后吸引了众多股东的支持,其中包括国琅新能、锦升长亨、国润新能、高新创发、国绿基金、淄博盈科、青岛盈科、泊富文化、乐佳善达、中原前海、智慧互联、齐鲁前海、前海方舟、中化绿色、中化兴发、国悦六号、国悦十号、国投能源、久奕志睿、德合长盈、中启控股、厦门象锦、两湖文化、中肃创煜、陕西创新、阳光仁发、万林创富、矩阵纵横、苏州璞达、宝创共赢、浙能九智、湖州佳宁等。

下岗科长夫妇干出光伏巨头

龙大强来自徐州沛县,本科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电子工程学院信息安全与网络管理专业。毕业后,他凭借着自身的努力和才华,仅用4年时间就一路晋升至沛县物资局业务科长。然而,随着“国企改制”浪潮的袭来,龙大强不幸下岗。但他并没有因此而一蹶不振,反而萌生了创业的想法,决心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1997年,龙大强带着借来的5万元毅然投身钢材贸易行业。当时的建材市场竞争异常激烈,但他从最基层的销售业务员做起,凭借着自己的勤奋努力,每天早出晚归地寻找货源和客户。经过多年的打拼,他逐渐将业务从沛县拓展到了徐州市区,积累了丰富的商业经验和人脉资源。而他的妻子孟丽叶则辗转于徐州新长钢、德享等贸易公司,也在商业领域不断探索和学习。

在这段创业经历中,龙大强结识了一批光伏企业的高层管理者。通过与他们的深入交流和学习,他对光伏行业的发展前景有了更清晰的认识。随着全球新能源热潮的兴起,龙大强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机遇,于是决定果断入局。

2010年,中国光伏产业在政策补贴的推动下初现爆发迹象。龙大强看准时机,在徐州建立了首个光伏电池片生产基地,并于次年正式成立“中润有限”。彼时光伏电池片国产化率不足30%,龙大强和孟丽叶夫妇以“填补技术空白 抢占产能先机”为战略,果断押注单晶技术路线,展现出了卓越的战略眼光和决策能力。

公司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取得突破。2016年,公司突破1GW产能;2019年,又投产2GW单晶PERC产线,率先完成了多晶向单晶的转型,为公司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20年,公司启动了182mm大尺寸电池项目,紧接着在2022年,电池片出货量冲至全球第三,实现了产能的大跃进。2022年,公司切入组件领域,形成了“电池 + 组件”双业务驱动的发展模式。与此同时,海外收入占比也在三年内从11.5%跃升至32.9%,显示出公司在国际市场上的强大竞争力。

公司发展历程中生死攸关的一役发生在2023年。当时,行业遭遇N型技术革命,中润光能紧急改造12GW产线,将N型电池占比从15.9%提升至54.4%。这一决策不仅体现了公司的应变能力和创新精神,也为公司的未来发展赢得了先机。

截至2024年末,中润光能的N型电池产能达到40GW,组件产能8GW,业务覆盖29个国家,客户包括隆基、晶科等巨头,连续三年入选全球专业电池制造商榜首,成为了光伏行业的领军企业。

百亿年营收

中国光伏行业在经历了起起落落后,逐步从补贴驱动与规模驱动走向技术驱动与市场驱动。其中,2021年是一个关键年份,中国光伏行业迎来了里程碑式的突破——实现“平价上网”,标志着正式进入市场驱动阶段。

除此之外,受全球经济增长、全球人口增加以及AI、数据中心、电动汽车行业等新兴下游行业发展的推动,全球电力需求持续增长。预计到2029年,全球累计装机电力容量将进一步增至14996.3吉瓦,2024年至2029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8.3%。

中润光能在行业的变动下,业绩也迎来了快速发展。2022 – 2023年,营收从125.17亿飙升至208.38亿元。然而,在平价上网阶段,随着全球光伏电池片需求的激增,导致行业整体出现阶段性和区域性产能过剩,硅片、光伏电池片的平均售价下跌。中润光能也受行业周期性影响,导致公司2024年营收降至113.20亿元。

在收入结构中,电池片为中润光能贡献了超过80%的收入。由于准确把握到光伏电池由P型到N型的技术革新,2023年公司P型电池片与N型电池片占比还分别为81%、15.9%,到了2024年,N型硅片占比迅速实现反超,达到54.4%,P型电池片占比则降至45.5%。

相信随着行业周期的更迭,中润光能会进入更加良性的发展。招股书也提到,自2024年第四季度开始,全球光伏电池片的价格已逐渐趋于稳定,2025年1月起,光伏电池片价格出现上扬。

除了努力应对行业周期,公司也在积极布局新业务。比如通过在海外建厂,如老挝5GW基地、计提14.47亿存货减值准备,并计划投入23亿研发N型TOPCon技术。近几年,中润光能也积极拓展在美国、欧洲、中东、东南亚及南亚等地区的业务,其海外收入也有所增加。2022年至2024年,公司的海外市场收入从14.41亿元增加至37.23亿元,占总收入的比例也从11.5%提升至32.9%。

发行估值230亿元,夫妻身价百亿

随着中润光能在2019年从多晶电池片到单晶电池片的规模化生产转型,公司开启了建厂扩张阶段,随之也于2021年至2022年开启密集融资。

2021年11月,中润光能新增285.70万元注册资本,由淄博盈科、青岛盈科认缴;2022年3月,西子联合、国润新能分别投资3亿元和1亿元。数月后,高新国资、国琅新能、万林创富加入。

2022年5月,中善新能及泊富文化分别投资3880万元和300万元。3月后,锦升长亨、国投能源、中启控股、宝创共赢随之加入。

2022年11月、12月连续两轮增资,新增股东有久奕志睿、德合长盈、国绿基金、陕西创新、国悦六号、乐佳善达、中原前海、智慧互联、齐鲁前海、前海方舟、厦门象锦等多家机构,最终按51.26元/注册资本计算,公司对应估值为65亿元。

公司曾于2023年5月冲击A股IPO,过会后,中润光能却最终选择撤回并转战港股。当时冲刺创业板时募资40亿元,按不低于10%的发行比例,公司估值最高攀至400亿元。相对应的,该公司估值在半年内暴增超5倍。但伴随环境骤变,中润光能降低预期募资额至23亿元,对应发行估值为230亿元。

龙大强、孟丽叶夫妇合计拥有50.64%的投票权,按230亿元估值计算,二人身家已超百亿元。

外部机构中,徐州国资委、滁州财政局等国资背景股东股比靠前。国琅新能持股5.54%。锦升长亨持股5.54%、国润新能持股1.85%、高新创发持股4.8%、国绿基金持股3.79%。淄博盈科持股1.55%、青岛盈科持股0.92%、泊富文化持股0.55%。

本次港股上市,公司拟募资用于建立新的海外生产基地及新型光伏电池片及光伏组件产品方面的研发工作和技术创新。

光伏代表的清洁能源虽是大势所趋,但目前依然处于行业洗牌期。隆基绿能创始人李振国在2023年11月APEC峰会期间曾指出,光伏行业虽已历多次洗牌,但淘汰赛“刚至中局”,这意味着更激烈的竞争和整合仍在持续。

2024年时,光伏板块估值较峰值缩水40%,行业44家IPO企业中6家终止,中润光正在行业“寒冬”中逆势而上,这不仅是一场融资战役,也是光伏行业向N型时代、全球化运营的全面转型,更是制造升级的中国样本。

龙大强和孟丽叶夫妇将中润光能从一家小厂发展成全球第二大专业光伏制造商的历程。公司在发展中经历产能突破、业务拓展、技术革新等阶段,虽受行业周期影响营收有波动,但积极应对并布局新业务。目前公司冲刺港股IPO,对应估值230亿元,夫妇身价超百亿。中润光能在行业洗牌期逆势而上,是光伏行业转型和制造升级的典型代表。

原创文章,作者:Serene,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haozhang.com/archives/10017.html

(0)
SereneSerene
上一篇 2025年4月1日
下一篇 2025年4月1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