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届(乙巳)“海棠雅集”在恭王府博物馆开幕的盛况,介绍了“海棠雅集”的历史渊源、本次活动的主题、主办协办方,以及活动中的表演、诗词创作交流、笔会等环节,还提及了活动首次引入科技元素,最后讲述了“海棠雅集”重启14年来的影响力。
当春风轻拂,海棠花迎来了一年中最绚烂的时刻,那漫枝的繁花仿佛是大自然泼洒的诗意画卷。3月31日上午,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古琴艺术)代表性传承人吴钊先生悠扬的琴曲《欸乃》声中,第十四届(乙巳)“海棠雅集”在古韵悠悠的恭王府博物馆盛大拉开帷幕。
活动现场热闹非凡,百余位来自诗词界、教育界、艺术界、文化界的名家学者齐聚一堂。他们或是风度翩翩的诗人,或是满腹经纶的学者,或是技艺精湛的艺术家。大家一同漫步在西府海棠树下,欣赏着娇艳欲滴的海棠花,感受着春日的美好,共同参与这场恭王府的文化雅集盛会。
活动伊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古琴艺术)代表性传承人吴钊先生端坐于台上,手指轻拂琴弦,一曲《欸乃》如潺潺流水般倾泻而出,仿佛将人们带入了一个宁静悠远的世界。
恭王府“海棠雅集”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最早可以追溯到清代恭亲王奕䜣时期,当时王府内的海棠花便已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奕䜣的后人载滢及其孙辈溥儒也一直传承着这份对海棠花的喜爱和文化雅集的传统。到了辅仁大学时期,陈垣校长以《红楼梦》中人物探春所起的“海棠诗社”为灵感,每到司铎书院(今恭王府)海棠花开之际,便会广泛邀请京城的学人来到王府中举行雅集。大家围坐在一起,畅谈古今,吟诗作画,场面十分热闹。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世事变迁,“海棠雅集”也逐渐沉寂下来。直到2011年初春,在著名红学家周汝昌先生的倡议下,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心邀请了众多名家鸿儒重新聚在满园的海棠树下。他们以古典诗词的吟诵唱和为方式,赞颂时代的成就,赞美伟大的祖国,彰显出了新的时代精神,“海棠雅集”也得以重新焕发生机。
此次“海棠雅集”活动由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中华诗词学会主办,南开大学文学院、中国作家协会《诗刊》社协办。活动以“浩气长存诗祭史,丹心共咏海棠春”为主题,将文化传承与历史纪念紧密结合。
3月31日的恭王府博物馆内,海棠花繁花似锦,那粉色的花瓣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
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馆长、党委书记冯乃恩在活动中表示,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要在保持其核心特质的基础上,积极学习借鉴其他文化活动在组织形式、传播方式等方面的优秀经验。通过多元互动的方式,促进文化艺术之间的交流互鉴,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供宝贵的实践参考。中华诗词学会常务副会长林峰在致辞中提到,抗日战争时期,恭王府虽然历经了如磐的风雨,遭受了许多磨难,但它所承载的文化精神却始终没有颓废,一直激励着人们奋勇前行。今天,我们用诗词重温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以诗词致敬抗战英烈,这既是对前辈先贤的深切缅怀,更是对和平世界的无比珍视。
活动现场,精彩的表演轮番上演。国家京剧院一级演员付佳身着华丽的戏服,用婉转的唱腔演唱了《黛玉葬花》选段,将林黛玉的哀怨忧愁演绎得淋漓尽致;北方昆曲剧院优秀青年演员鲍思雨则带来了《牡丹亭·游园》选段,她的表演轻盈灵动,仿佛将观众带入了那个如梦如幻的牡丹园。北京市第十三中学的师生们用叶调诗词吟诵的方式,以声传情,以乐和诗。他们的吟诵声悠扬动听,仿佛穿越了时空,让人感受到了诗词的独特魅力,同时也追思了叶嘉莹先生对诗词传承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国家京剧院一级演员付佳在台上深情演唱《黛玉葬花》选段,她的眼神中透露出黛玉的忧伤。
北方昆曲剧院青年演员鲍思雨翩翩起舞,演唱《牡丹亭·游园》选段,尽显昆曲的典雅。
北京市第十三中学的师生们整齐地排列着,用“叶调”吟诵古诗,声音清脆悦耳。
今年恰逢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众多诗家纷纷借古体诗词铭记那段悲壮的历史,缅怀英勇牺牲的先烈,歌颂祖国的大好山河。在诗词创作与交流分享环节,诗家艺友们依次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与大家交流创作心得。他们的诗词或慷慨激昂,或深沉感人,表达了对历史的敬畏和对祖国的热爱。在笔会环节,嘉宾们纷纷拿起毛笔,挥毫泼墨,在宣纸上留下了一幅幅珍贵的书法作品,为此次雅集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诗词交流现场,诗家艺友们认真展示着自己的作品,相互交流探讨。
值得一提的是,本届“海棠雅集”还紧跟时代步伐,通过科技赋能传统文化。活动首次引入“Deepseek诗词创作互动”,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辅助嘉宾体验诗词创作。嘉宾们可以在科技的帮助下,激发创作灵感,让古典文学与现代科技碰撞出了新的火花。
至今,“海棠雅集”重启已有14年。在这14年里,恭王府博物馆始终以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优秀的文化产品、优质的旅游产品为己任。博物馆着力打造活态文化空间,陆续推出了“海棠雅集”“良辰美景”等一系列重要文化活动。这些活动不仅赢得了良好的学术声誉,也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力,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上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本文围绕第十四届(乙巳)“海棠雅集”在恭王府博物馆的举办展开,介绍了活动的开幕情况、历史渊源、主题及各方观点,还描述了活动中的表演、诗词创作交流等环节,以及科技元素的引入。“海棠雅集”不仅是一场文化盛宴,更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平台,在过去14年中取得了良好的学术声誉和广泛的社会影响。
原创文章,作者:Serene,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haozhang.com/archives/100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