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新区:松弛与紧迫交织,绘就未来城市新画卷,从雄安模样看未来城市:创新驱动,引领时代变革

本文聚焦河北雄安新区设立8年后的现状,通过展现其城市风貌中松弛感与紧迫感共生、有形与无形相融合的特点,阐述了雄安新区以创新为驱动打造独特城市模样,揭示其作为“未来之城”所蕴含的新理念和对城市建设及发展的引领作用。

时光悄然走过8年,河北雄安新区如今究竟呈现出怎样的面貌呢?当我们踏入雄安新区,会发现有两个鲜明的反差特别耐人寻味。

先看城市风貌,这里公园星罗棋布,处处花香草绿。漫步其间,人们脸上洋溢着惬意与自在,那份松弛感扑面而来。然而,当走进像中关村科技园这样的主题楼宇时,景象却截然不同。这里一片热火朝天,每个人都在紧张忙碌地工作着,节奏紧凑而高效。

再把目光投向雄安会展中心,其地下一层的商业环廊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充满了生活的烟火气。但就在一路之隔的雄安城市计算中心,却是另一番“静悄悄”的景象。不过,这里各类提示灯闪烁不停,“城市大脑”正在有条不紊地智能监测着城市的每一处运转情况。

这种松弛感与紧迫感并存,平心静气和热火朝天相互交融的状态,正是今日雄安的生动写照。在这片充满希望的热土上,追梦人和创业者们怀揣着梦想,以默默奋斗的姿态,努力成就着赫赫之事业,这已然成为他们共同的精神气质。

雄安如今的模样,就如同一件精妙的艺术品,有显有隐,却又浑然一体。“有形的雄安”,城市建筑布局合理,骨骼疏朗大气,人文气息浓郁且自带英气。城市色彩以蓝绿为主调,交织出一幅美丽的画卷,而且各类景致近在咫尺,步行即可到达。而“隐藏的雄安”,既在“云端”飘逸,数据孪生之城已初具规模,让城市管理更加智能化、精细化;又在“地下”掩映,各种管网线整齐有序地收纳进地下管廊,让城市的地下空间也变得整洁有序。

回顾城市文明的发展历程,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城市标配。曾经,大高炉、大烟囱是城市文明的象征;后来,玻璃幕墙、摩天大楼成为城市的标志。而当我们从信息时代迈向智能时代,城市的风貌和样态究竟应该是什么样的呢?自设立以来,雄安新区就以一种“不同寻常”的方式展开规划建设发展。从“把每一寸土地都规划得清清楚楚再开始建设”,到“扎实推动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各项任务落实”,雄安新区给出了“与众不同”的答案。

在雄安新区的规划建设中,建设千年秀林、疏浚自然水脉、修复历史文脉被摆在了至关重要的位置,这打破了以往城市规划的传统条条框框。而且,从一开始就坚决“拒绝”炒房、炒地、炒户籍、炒房租等“虚假繁荣”现象,城市治理不追求表面的虚功,而是专心致力于兴民利、创实业。可以说,雄安的“模样”没有参考任何模板,也不是其他地方的再版、某种模式的翻版。“不创新,不雄安”,正是因为与创新相伴而生,从技术创新到产业创新,从制度创新到文化创新,创新的氛围日益浓郁,新型城市的样子才愈发清晰地展现在我们眼前。

随着实践的不断推进和时代的持续进步,人们越来越坚信,雄安新区是一座当之无愧的“未来之城”。它所蕴含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不仅为城市建设指明了方向,更引领着未来的发展之路。

雄安人常说,“地上、地下、云上”三座雄安城在同生共长。其实,在每个人的心中,也都在建构着一座属于自己的“未来之城”。这座城是实干奋斗之城,是锐意创新之城,是自信自强之城,更是我们这个时代向未来的致敬之城。雄安新区建设不仅是一项战略、一项任务,更是一个标杆、一种引领,它还代表着一种强劲的精气神和一个领先的方法论。

这座“妙不可言、心向往之”的“未来之城”,必将不断带给我们新的惊喜。

本文通过描述雄安新区8年后呈现出的城市风貌反差,展现了其松弛与紧迫、有形与无形相融合的独特特点。强调雄安以创新驱动打破传统城市规划模式,塑造了与众不同的城市模样。作为“未来之城”,雄安蕴含的新理念引领城市建设与发展,激励人们以实干创新追求未来,未来也将持续带来新惊喜。

原创文章,作者:Serene,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haozhang.com/archives/10365.html

(0)
SereneSerene
上一篇 2025年4月2日
下一篇 2025年4月2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