脖子后面出现“黑褶子”这一现象展开,介绍了这可能是黑棘皮病的表现,阐述了黑棘皮病的症状、严重性、发病原因以及相应的治疗方法,提醒人们重视脖子上的“黑褶子”,及时关注自身健康。
在生活中,你是否留意过这样一群人?他们明明十分注重个人卫生,浑身上下都干干净净的,可偏偏脖子上总有一层“黑褶子”,怎么洗都洗不掉。很多人可能会以为这是他们不爱干净造成的,但事实上,这还真不是“不爱干净”的锅,而有可能是得了一种病。
01 脖子后面黑黑的到底是什么?
脖颈周边皮肤发黑,是非常典型的黑棘皮病的表现。黑棘皮病又称为黑色角化病,它是一种以皮肤色素过度沉着、角化过度、天鹅绒样增厚为特征的皮肤病。患病部位除了会出现上述症状外,还可能长出皮赘。
黑棘皮病比较“青睐”皮肤有褶皱的地方,最常见的受累部位包括颈部背面和两侧、腋窝及腹股沟等皮肤皱褶处。如果你身上出现疑似的症状,可要仔细看看是不是有以下特点:
- 皮肤出现天鹅绒样增厚
- 质地柔软
- 呈对称性分布
- 摸起来很粗糙
02 这个病严重吗?
黑棘皮病发病缓慢,而且没有明显的疼痛症状,很多人觉得无非就是皮肤黑了一块,无伤大雅,因此对其并不重视。但实际上,它往往预示着身体代谢功能出了问题,可能与肥胖、高血脂、胰岛素抵抗等有关,甚至可能是糖尿病的信号。
所以,如果发现身上有“黑褶子”,要当心黑棘皮病找上门。它不仅会影响外貌,其背后隐藏的“元凶”可真不能小瞧。一旦发现,应及时去正规医院就诊,明确原因。
03 为什么会得黑棘皮病?
虽然黑棘皮病看起来不太美观,但它和个人卫生并没有关系,千万不能因为它的外观对患者产生偏见。目前,本病的确切病因并不十分明确,可能与遗传、肥胖、内分泌、肿瘤等因素相关。
黑棘皮病可分为获得性或遗传性,发病群体比较广泛,在儿童和成年人中均可发生。诱发黑棘皮病的因素有很多:
- 肥胖,是发生黑棘皮病的重要原因。肥胖人群体内的代谢水平紊乱,更容易引发黑棘皮病。
- 疾病影响,常见于多囊卵巢综合症(PCOS)、甲状腺功能低下、肾上腺功能异常、胃癌、系统性干燥症等疾病。这些疾病会影响身体的内分泌和代谢功能,从而增加患黑棘皮病的风险。
- 高胰岛素血症和胰岛素抵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过量的胰岛素会导致皮肤细胞快速繁殖,新细胞含有更多的黑色素,导致皮肤色素加深。而且肤色较深的人群色素沉着会更明显。
- 药物影响,如胰岛素、雌激素、人生长激素、皮质类固醇类药物、甲状腺治疗的相关药物等。某些药物可能会影响身体的内分泌和代谢,从而诱发黑棘皮病。
- 物理刺激,其分布部位的特征显示它可能和局部皮肤受到物理刺激有关。例如,颈部、腋窝等部位经常受到摩擦,可能会增加患病的几率。
- 遗传,目前发现一些遗传性的黑棘皮病案例和特定的基因突变有关。如果家族中有黑棘皮病患者,那么其他成员患病的风险可能会相对较高。
04 黑脖子要怎么“去黑”?
根据不同病因,治疗方法也不相同。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病因治疗、药物治疗和对症治疗等。
如果是药物引起的黑棘皮病,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药物。
如果考虑为恶性黑棘皮病,早发现、早治疗非常重要。应查找是否存在内脏肿瘤,积极治疗原发疾病。
对于肥胖相关的黑棘皮病,必须要好好减重。关键要做到“管住嘴、迈开腿”!科学减肥有助于皮肤恢复,伴随体重下降,皮损可逐渐消退,色素沉淀也会得到缓解。
对于糖尿病及代谢综合征人群,要及时就诊控制胰岛素水平,加强锻炼,减轻体重。及早干预往往能起到改善作用。可以调整饮食结构,尝试低碳饮食、低热量、低脂和富含纤维素食物,增进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胰岛素抵抗。精制米面糖会直接刺激胰岛素的分泌,要尽量少吃。同时要加强运动锻炼,一般随着体重的下降,黑棘皮症状可逐渐好转。
其他原因导致的黑棘皮病,建议尽早到内分泌科就医,明确病因,积极治疗与本病相关的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异常、肾上腺功能异常或多囊卵巢综合征等。
对症处理:
一些外用药物,如鱼肝油软膏、水杨酸、维A酸软膏等有利于减轻色素沉着,帮助皮肤修复。局部皮损还可以去正规医院皮肤科或整形外科通过皮肤磨削术或电灼等改善。
本文详细介绍了脖子上出现“黑褶子”可能是黑棘皮病的表现,阐述了黑棘皮病的症状、严重性、发病原因和治疗方法。提醒人们不要忽视脖子上的“黑褶子”,它可能是身体发出的健康信号。一旦发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并进行针对性治疗。本文总结
原创文章,作者:modesty,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haozhang.com/archives/105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