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海南在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方面的积极举措。通过一场政企对话会引出海南对民营企业的重视,接着从“眼里有活”“手中有招”“心中有尺”三个方面,详细阐述海南在建立政企沟通机制、将企业呼声转化为政策、保障公平竞争等方面的具体行动,展现出海南为民营企业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的决心和努力。
在海南海口国家高新区的海南远程新能源商用车工厂,资料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工人在总装车间忙碌地赶订单。而在一场特别的政企对话会中,也同样呈现出热火朝天的交流景象。
3月6日,海南省营商环境建设厅举办了一场开门纳谏的政企对话会。在长达3个多小时的对话里,绝大多数发言时间都留给了民营企业。此次受邀赴会的10家企业中,民营企业占据了九席。万特制药(海南)有限公司总裁郭夏率先发言,他感慨地说:“活动一开始,话筒就被交到了我手中,这让我真切感受到了尊重。”从“唱主角”到“先发言”,这些细节无不体现出海南始终把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当作“自己人”。
既然是“自己人”,自然要办好“自家事”。从“主动问需”到助企“卸包袱”,再到坚持“一碗水端平”,海南将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落到了实处。会场外,海南不断破除各种“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向民营企业传递着一个鲜明的信号:在海南,民企只管放心干!
眼里有活:从“企业找服务”到“服务找企业”
一家“小公司”能约见“局长”吗?起初,白沙好名气茶叶有限公司负责人洪文明心里没底。随着公司业务的扩张,厂房扩建迫在眉睫,但其中涉及的政策和手续繁多,让他一头雾水。其实,洪文明的烦恼是不少民营企业面临的共性问题,他们对相关政策和办事流程不熟,遇到事情往往不知所措。
2024年7月,海南上线“政企约见”系统,建立起“企业点名、有约必见”的沟通机制。洪文明提交约见工单后很快就收到了回复。当天,白沙黎族自治县资规局局长陈鼎华就为他进行了详细的政策解读和业务指导,不到半小时,问题就都得到了解答。
要让民营企业的事更好办,关键是要让企业找得到人、进得了门、说得上话。近年来,海南各地各部门持续建立健全政企常态化沟通机制。建立“政企约见”机制、设立“民企接待日”,举办“政企面对面”早餐会、“营商老爸茶”茶话会等系列活动,还有企业服务专员配对服务等。这些举措为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开辟出了高效、精准的“绿色通道”,民企的呼声得到回应,发展难题也得以化解。
海南大胜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林表示,得益于民营企业重点签约项目全链条闭环式服务机制,公司的纸浆模塑环保餐具智能研发生产基地项目获得相关政府部门全程跟踪服务,实现了“拿地即开工”“竣工即投产”,项目建设周期比预期提前了一年。海南利人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李树民也说,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大调研大服务专项行动让企业服务专员送服务上门,公司火龙果种植基地面临的缺水、缺电、扬尘等烦心事被“一站式”打包解决,火龙果实现了增产又增收。
从“企业找服务”到“服务找企业”,这不仅仅是角色的转换,更是换位思考的体现。正如海南龙利跨境电商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宋军所言:“海南切实做到了急企业之所急、想企业之所想,民营企业的发展环境不断改善。”党和政府的坚定支持,是民营经济实现更好发展的最大底气。
手中有招:让“企业呼声”转化为“政策回声”
每年11月1日是“三亚民营企业家日”,为何如此安排呢?三亚市委、市政府相关负责人解释,按照惯例,每年中央、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集中在12月中下旬召开,三亚市两会在次年1月上旬召开。将“三亚民营企业家日”定在11月份,是为了更好地收集企业家的相关建议,并与上述重要会议有效衔接。这一细节见证了海南的态度:不仅把“民企事”当“自家事”,还让“自己人”参与“自家事”。
几天前,海南省营商环境建设厅举办的政企对话会上,三份待出台的优化营商环境领域重要文件被摆在了参会企业面前。海南现代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事业发展中心总裁王饶颖认为:“政府部门是真正站在了企业这一边!政府部门制定涉企政策时主动向企业问计求策,定能极大提升企业对政策的‘获得感’。”
当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各类企业成为涉企政策制定的源动力,越来越多“企业呼声”不断转化为“政策回声”。海南宏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熊海水作为我省首个享受到“项目直通车”改革红利的企业代表,深有体会地说:“项目从签约拿地到办理施工许可,全部手续仅用了7.5个小时。”从“项目直通车”到“高效办成一件事”,从涉企告知承诺事项不断拓展到市场准入承诺即入,再到组合使用“承诺办”“容缺办”“免审即享”,海南持续优化政务服务水平,为民营企业投资创业大开“方便之门”。
海南嘉新包装有限公司总经理胡丁不再为“融资难”而苦恼,他通过儋州洋浦智慧金融综合服务平台累计贷款了1000多万元。从智慧“金融超市”缓解企业“融资难”,到“土地超市”破解项目“用地难”,再到惠企政策网上“兑”,海南持续提高生产要素保障服务水平,用好政策“工具箱”,为民营企业健康发展“固本强基”。
海南华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在海南持续落实先进制造业企业增值税加计抵减政策中受益。2024年,该公司享受增值税加计抵减3100万元。从让企业应享尽享税惠红利,到减半计收货物港务费,从推行用电成本支持政策“免申即享”,到开展涉企违规收费专项整治,海南多举措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助力民营企业“轻装上阵”。
心中有尺:“一碗水端平”让民企吃下“定心丸”
去年,海南万泰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以线上投标方式,成功中标琼海市实验小学综合楼扩建工程项目。该公司总经理颜利说:“投标‘不跑腿’、交易‘不见面’,‘机器管招投标’不仅让企业节约了时间和资金成本,也让交易过程更公开、更透明了。”不求“优待”,只盼“一碗水端平”,这是不少民营企业的共同心声。
海南实施全国首部公平竞争地方性法规《海南自由贸易港公平竞争条例》,出台《关于支持民营经济发展若干措施》等一系列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以制度保障、以举措落实,不断强调坚持“两个毫不动摇”,让各类经营主体公平竞争。
前不久,海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依法查处并公布一起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行为。某职能部门限制分管机构自主选择承保企业、保险经纪机构的权利,排除、限制了相关市场的竞争,最终被要求整改。省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建立了全国首个公平竞争委员会工作机制,全面开展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存量政策措施清理,并优化审查机制,从源头上防止出台排除、限制竞争的政策。”
坚持“一碗水端平”,既要竞争公平,也要平等保护。海南某民营企业名下一套工业厂房因借款纠纷遭法拍,在辖区法院的努力下,该厂房以远高于评估参考价的价格成交。该公司偿清债务、税款之余,还增添了一笔流动资金。既维护申请执行人合法权益,也不忽视企业作为被执行人的合理诉求,这让该企业财务经理殷某颇为动容。
为民营企业营造更好的发展环境,海南有所为,也有所不为。省营商环境建设厅副厅长肖文透露:“我省创新开发上线涉企活动统筹监测系统,规范政府部门入企调研、执法、检查、报送数据或材料等活动,最大限度减少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干扰。”一年来,企业已超百次对政府涉企活动说“不”。政府坚决对“区别对待”说“不”,企业敢于对“过度打扰”说“不”,这种坦荡的态度,正是民营企业在海南敢闯敢干的最大底气。
本文围绕海南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展开,通过政企对话会体现对民营企业的重视。从建立政企沟通机制、将企业呼声转化为政策、保障公平竞争三个方面,详细阐述了海南为民营企业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的具体举措。这些举措涵盖了服务、政策、制度等多个层面,展现出海南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决心和努力,为民营企业在海南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让民营企业能够安心、放心、舒心地发展。
原创文章,作者:Edeline,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haozhang.com/archives/10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