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航产融主动退市,金融控股巨头的困境与抉择

本文聚焦中航产融主动退市这一重大事件,详细介绍了其退市过程、原因,分析了公司近年来的业绩情况,包括持续下滑的归母净利润以及2024年的巨额减值计提,同时还提及了子公司的业绩表现,其中中航信托业绩暂未披露。

中航产融主动退市,金融控股巨头的困境与抉择 来源:图虫创意

在资本市场的波澜中,中航产融(600705.SH)成为了年内第二家主动退市的A股上市公司。

3月31日晚,中航产融发布重要公告,公司股票自4月3日起开始停牌。此次停牌将持续至上交所在公告公司股票终止上市决定之日后5个交易日内,届时公司股票将被正式摘牌,终止上市。

中航产融有着独特的发展历程,它的前身为北亚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2012年,公司完成了重大资产重组及股权分置改革,之后成为了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航工业”)旗下的产业投资与金融服务平台。依托多家控股金融子公司,中航产融开展了多元化的业务。

2012年8月,中航产融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成为了中国资本市场上第一家金融控股类上市公司。然而,令人意外的是,在2024年其业绩净亏损仅有4800万元,且股价并未低于退市新规要求的情况下,公司却选择了主动退市。公司在公告中只是简单表示,经营面临重大不确定性,可能会造成重大影响。

4月1日,相关人士向记者透露,目前对于退市原因还不掌握具体信息,无法展开详细说明。记者就退市及公司业绩等问题致电中航产融董秘及证券部门,但截至发稿时,并未获得相关回复。

按照计划,中航产融2024年年报和2025年一季报预计将在4月30日披露。从此前披露的业绩来看,2024年前三季度,中航产融实现营收115.22亿元,同比下滑8.68%;归母净利润为6亿元,同比下滑13.24%。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中航产融尚未披露子公司中航信托的2024年业绩,仅公告了另两家子公司中航财务、中航证券的2024年未经审计报告。

中航产融的主动退市来得十分突然,让众多股民“措手不及”。在短短三个交易日内,公司就发布了一系列相关公告。

3月27日晚,中航产融发布公告称,近日收到控股股东中航工业的函件,中航工业拟筹划与公司相关的重大事项,公司股票自3月28日起开始停牌。此时,公司并未透露任何与退市相关的事宜。

仅仅停牌一个交易日后,3月28日晚,中航产融密集披露了多条公告。公司董事会以9票同意票全数通过了《关于以股东大会决议方式主动终止公司股票上市事项的议案》。至此,中航产融成为了今年以来继玉龙股份(601028.SH)后第二家选择主动退市的A股上市公司。

中航产融的公告显示,中航工业直接持有其39.89%的股权,并通过集团其他下属单位间接持有11.13%股权,合计持股比例为51.02%,是公司的控股股东。

如今,中航产融决定主动从A股退市,并转而申请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转让。公司表示,在股票终止上市后,将在做好风险化解的前提下谋求经营发展。同时,中航产融强调,目前公司既无资产注入和对外并购安排,也没有重新上市的计划。

3月28日晚,作为中航产融财务顾问的中信建投,针对公司退市相关问题出具了独立意见。中信建投表示,公司已披露主动终止上市方案、终止上市原因及终止上市后的发展战略等,并对就决议持异议的股东的现金选择权作出了专门安排。他们认为,中航产融本次主动终止上市有利于保障全体股东利益。

宣布主动退市后,3月31日,中航产融股票复牌。当日股价微涨0.58%,报收3.46元,总市值305亿元。虽然股价看似波澜不惊,但其成交却异常活跃。在3月31日至4月2日这三个交易日内,该股成交量达到91.63亿元,接近此前3月1日至30日(104.41亿元)近一个月的成交额。

3月31日晚,中航产融再度发布公告,根据相关规定,需在股东大会股权登记日的次一交易日,即4月3日起停牌。同时,公司确定临时股东大会时间为4月14日,异议股东的现金选择权股权登记日为4月22日。目前控股股东中航工业给出的现金选择权行权价格为3.54元/股。

据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9月末,中航产融股东户数为22.97万户。

近年来,中航产融的业绩呈现出持续下滑的态势。

2021年至2023年,中航产融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4.71亿元、16.80亿元、2.9亿元,同比增长率分别为36.56%、 – 62.42%、 – 82.75%。在短短三年时间里,其归母净利润从40亿元梯队大幅下滑至不到3亿元,对比十分明显。

今年1月24日,中航产融发布业绩预告,预计2024全年实现归母净利润 – 4800万元,扣非归母净利润 – 1.89亿元。这也是其自2012年在上交所上市以来首次出现亏损。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中航产融发布的2024三季报仍显示为盈利状态。财报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中航产融实现营收115.22亿元,同比下滑8.68%;归母净利润6亿元,同比下滑13.24%;扣非归母净利润为5.07亿元,同比下滑17.21%。

对于2024年利润下滑的原因,中航产融在2024业绩预告中解释道,一方面是公司业务结构转型调整,导致营业收入、手续费及佣金收入有所下降;另一方面是受外部宏观经济形势等因素的影响,市场整体资产价格承压,公司持有的资产账面价值出现了一定下滑。

在发布业绩预告的当日,公司还披露了一则计提减值准备的公告。公告显示,2024全年,中航产融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合计22.51亿元,这直接减少了利润总额22.51亿元。如此巨额的减值计提,很可能是造成公司直接亏损的重要原因。

记者注意到,在上述计提减值的22.51亿元中,金额最大的一笔是7.64亿元的长期应收款。公司称,这笔款项主要是由于公司融资租赁业务开展产生的应收融资租赁款,按照信用风险减值模型相应计提了信用减值损失。

此外,计提减值金额较大的还有9.14亿元的其他流动资产、3.8亿元的应收保理款项,分别涉及公司持有的其他流动资产和应收保理业务。

根据中航产融财报介绍,其子公司中航租赁主要经营融资租赁业务,是经商务部、国家税务总局批准的国内首批内资融资租赁企业,也是国内目前唯一一家中央企业投资、拥有航空工业背景的专业融资租赁公司。

据中航租赁在上海清算网披露的财务数据,2024年上半年,中航租赁实现营收48亿元,同比下滑7.03%;净利润8.70亿元,同比下滑14.03%。

中航产融依靠多家单位开展多元化的金融业务,包括融资租赁、信托、证券、财务公司、期货、公募基金、产业投资、国际金融等,拥有丰富多元的金融服务工具。同时,公司围绕航空专业重点布局航空产业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

根据2024年中报,中航产融直接或间接控股的金融机构包括中航财务、中航租赁、中航证券、中航期货、中航信托、中航基金、上海鲸禧、天津裕丰等。

记者注意到,去年1月,中航产融同时披露了三家非银子公司中航财务、中航证券、中航信托的2023年未经审计报告,但今年1月仅披露了前两家的2024年业绩,中航信托的业绩则停留在2024年半年度。

公告显示,中航财务2024年实现总营收13.88亿元,同比下滑16%;净利润8.64亿元,同比下滑7%。而中航证券实现总营收13亿元,同比增长22%;净利润3.64亿元,同比增长159%。

2024年上半年,中航信托实现营收5.75亿元,同比大幅增长48%;净利润9496.64万元,同比下滑78%。截至2024年6月末,中航信托总资产为279.21亿元,总负债96.85亿元,净资产182.36亿元。

根据中航信托2023年年报,截至2023年年末,其固有资产合计203.98亿元,其中投向交易性金融资产180.69亿元,占比88.58%;信托资产合计6356.50亿元,其中投向交易性金融资产4195.65亿元,占比66.01%。

中航产融主动退市,金融控股巨头的困境与抉择 来源:中航信托2023年年报

本文围绕中航产融主动退市事件展开,介绍了其退市流程、业绩下滑情况以及子公司的业绩表现。中航产融近年来业绩不佳,2024年出现亏损,巨额减值计提是重要原因之一。子公司中航信托业绩暂未披露,给公司未来发展增添了不确定性。其主动退市后将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转让,未来发展方向值得关注。

原创文章,作者:modesty,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haozhang.com/archives/10696.html

(0)
modestymodesty
上一篇 2025年4月2日
下一篇 2025年4月2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