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辰储能崛起:高速扩张下如何应对风险?,海辰储能IPO:黑马冲刺背后的机遇与挑战

本文聚焦厦门海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详细介绍了其创始人吴祖钰的创业历程、公司的发展现状、营收情况,同时也指出了公司面临的产能过剩、价格战、应收账款激增等问题,探讨其在新能源赛道的发展前景。

海辰储能崛起:高速扩张下如何应对风险?,海辰储能IPO:黑马冲刺背后的机遇与挑战

3月25日,厦门海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辰储能”)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上市招股书,踏上了IPO的征程。

海辰储能在新能源赛道堪称一匹耀眼的“黑马”。其创始人吴祖钰,曾是宁德时代的技术骨干,他仅用短短5年时间,就将海辰储能推上了全球储能市场第三的位置。然而,在这看似辉煌的发展背后,产能过剩风险、应收账款激增、深陷价格战泥潭等问题,正成为这家明星企业必须直面的挑战。

1、宁德时代前员工自立门户,曾赔偿前东家100万

公开信息显示,海辰储能的创始人吴祖钰今年39岁。早在2019年,年仅33岁的他就毅然开启了创业之路。

吴祖钰有着丰富的行业背景。他2008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获得应用化学学士学位,2011年又从福州大学取得化学工程硕士学位。研究生毕业后,他加入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担任工程师,2016年1月至2019年2月,在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担任工程师。

在宁德时代工作期间,吴祖钰展现出了卓越的技术能力,他申请了多项发明专利,还在2018年8月底入选了宁德时代《2018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首次授予部分激励对象名单》,成为当时受激励的195名中层管理人员之一。

不过,吴祖钰在2019年初还是选择离开宁德时代,同年12月创办了海辰储能。如今,海辰储能已成为全球锂离子储能电池出货量GWh级别以上,唯一专注于储能领域的企业,为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户提供以储能电池和系统为核心的解决方案。

2023年12月,吴祖钰入选了厦门市第二批高层次人才名单。从2019年到2024年,仅仅5年时间,他就带领海辰储能在锂离子储能电池出货量方面跃居全球储能市场第三位,仅次于宁德时代和亿纬锂能。

海辰储能崛起:高速扩张下如何应对风险?,海辰储能IPO:黑马冲刺背后的机遇与挑战

2024年,海辰储能的储能电池出货量达到35.1GWh,2022年至2024年的年复合增速高达167%。在产品研发和产能落地方面,海辰储能的表现同样出色。4年时间里,公司成功开发了多款储能专用电池和储能系统,重庆工厂更是仅用13个月就实现了一、二条生产线满产。此外,公司还在3年内完成了4代智能工厂的迭代升级。

从2020年起,吴祖钰带领海辰储能获得了至少4轮融资,投资方包括峰和资本、朝希资本、千帆企航、众远能源、经纬创投、迈为科技等。其中,2022年9月和2023年6月,海辰储能分别完成了20亿元B轮和45.75亿元C轮融资,公司历史融资总额接近80亿元。短短5年内,海辰储能的估值接近300亿元,成为厦门市首个独角兽公司。

海辰储能崛起:高速扩张下如何应对风险?,海辰储能IPO:黑马冲刺背后的机遇与挑战

然而,在公司高速发展的背后,吴祖钰也曾与前东家宁德时代产生过一些纠葛。据2023年11月宁德时代与前员工张敏的诉讼中,宁德时代的律师透露,2023年9月,仲裁委判定海辰储能董事长吴祖钰“违反竞业协议”挖人。当月,吴祖钰通过其妻子林秀华向宁德时代支付了100万元的违约金。值得一提的是,被起诉的张敏,也被宁德时代认为虽在研究所工作,实际上服务于海辰储能,因此遭到了宁德时代的起诉索赔。

海辰储能招股书显示,公司董事会的4位执行董事中,有3人曾在宁德时代工作,除吴祖钰外,还有执行董事兼副总经理易梓琦、庞文杰。未来在储能行业,海辰储能和宁德时代必将成为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IPO之前,吴祖钰通过珠海海恒以及海辰科技控制公司已发行股本总额的29.09%。峰和资本持股4.84%、朝希资本持股3.72%、千帆企航持股3.31%、众远能源持股3.01%、经纬创投持股2.67%,其他投资者合计持股39.52%。

2、海外营收快速增长,2024年扭亏为盈

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的海辰储能,营收增长十分可观。招股书显示,在2022年、2023年和2024年(以下简称“报告期内”),公司年营收分别约为36.15亿元、102.02亿元及129.1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89%。

海辰储能崛起:高速扩张下如何应对风险?,海辰储能IPO:黑马冲刺背后的机遇与挑战

其中,储能电池的营收分别约为25.38亿元、79.57亿元、79.61亿元,营收占比分别为70.2%、78%和61.6%;储能系统的营收分别约为9.09亿元、19.73亿元和46.71亿元,营收占比分别约为25.2%、19.3%和36.2%。这两大板块构成了公司营收的主要来源。

海辰储能崛起:高速扩张下如何应对风险?,海辰储能IPO:黑马冲刺背后的机遇与挑战

从地域营收贡献来看,报告期内公司在中国内地的营收分别约为36.15亿元、101亿元和92.17亿元,营收占比分别为100%、99%和71.4%;海外营收分别约为3.3万元、1.01亿元和37亿元,营收占比分别为0、1%和28.6%。可以明显看出,公司海外营收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

海辰储能崛起:高速扩张下如何应对风险?,海辰储能IPO:黑马冲刺背后的机遇与挑战

报告期内,海辰储能的研发投入分别约为1.97亿元、4.85亿元和5.3亿元,分别占公司总营收的比例为5.45%、4.75%和4.1%。虽然研发投入额度在不断增加,但研发费用率却呈现下降趋势。2024年,海辰储能的研发费用率低于同期宁德时代的研发费用率(5.14%)。

此外,海辰储能在2024年实现了扭亏为盈。报告期内的年内利润分别为 -17.77亿元、 -19.75亿元和2.88亿元,经调整净利润(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计量)分别为 -1.05亿元、 -2.25亿元和3.18亿元。

海辰储能崛起:高速扩张下如何应对风险?,海辰储能IPO:黑马冲刺背后的机遇与挑战

从公司资产负债表来看,非流动资产从2022年的46.83亿元增至2024年的127.94亿元,复合增长率为65%,表明公司在产能和设备等长期资产上持续投入。而流动资产从2022年的53.26亿元增至2024年的186.56亿元,但流动比率为1.29,低于常规的流动比率警戒线1.5,显示公司短期偿债能力面临压力。

截至报告期各期末,公司年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分别约为22.52亿元、52.85亿元和42.94亿元。报告期内,公司资产负债比率分别为116.4%、66.5%和73.1%,银行借款余额高达99.83亿元。尽管2024年公司财务状况有所好转并实现扭亏为盈,但高杠杆带来的偿债压力仍不容忽视。

3、需警惕价格战泥潭,公司贸易应收款项激增

早在2023年,海辰储能的联合创始人、总经理王鹏程就曾表示,要在2025年让海辰储能成为全球储能电池第一品牌。然而,以锂离子储能电池出货量计算,2024年全球前三大储能电池公司中,宁德时代市场份额为35%、亿纬锂能为13%,海辰储能为11%,显然海辰储能距离行业第一还有一定差距。

目前,海辰储能正在加速扩产,已在中国福建厦门市和重庆市建立了两个生产基地,并正在山东省菏泽市建设第三个生产基地,还在美国德克萨斯州布局了海外生产基地。按照规划,到2026年扩建项目预计总设计产能将提升至超过100GWh。

但值得注意的是,海辰储能在报告期内的产能利用率并不饱和。在储能电池产能方面,厦门生产基地的产能利用率分别是99%、90.3%和72.1%;重庆生产基地2023年启用,2023年和2024年的产能利用率分别为88.4%和73.3%。

海辰储能崛起:高速扩张下如何应对风险?,海辰储能IPO:黑马冲刺背后的机遇与挑战

(图 / 储能电池产能利用率(来源:招股书))

可以看出,其储能电池两大基地的产能利用率在报告期内均呈下降趋势。而储能系统的产能利用率在报告期内分别为93%、70%和74%,虽然2024年有小幅提升,但较2022年仍有明显下降。

海辰储能崛起:高速扩张下如何应对风险?,海辰储能IPO:黑马冲刺背后的机遇与挑战

(图 / 储能系统产能利用率(来源:招股书))

在产能利用率不饱和的情况下持续扩产,海辰储能需要警惕产能过剩的风险。整个储能产业也面临着产能过剩的潜在危机,据北极星储能网近期报道,2025年前两个月,国内13个省市出现储能产业规划、开工以及投产消息,涉及特斯拉、中创新航、瑞浦兰钧、赣锋锂电、亿纬锂能等多家公司,新增产能将超过332GWh,未来各家公司的产能消化问题值得关注。

在产品销售方面,海辰储能还需警惕陷入价格战的泥潭。招股书显示,公司储能电池产品在报告期内的销量分别为3.3GWh、15.6GWh、28.3GWh,呈快速增长趋势。但同期产品平均售价却大幅下降,分别为0.8元/瓦时、0.5元/瓦时、0.3元/瓦时。海辰储能表示,储能电池平均售价下降主要是由于原材料价格下降和市场竞争所致。

海辰储能崛起:高速扩张下如何应对风险?,海辰储能IPO:黑马冲刺背后的机遇与挑战

招股书还披露,截至报告期各期末,海辰储能的贸易应收款项(扣除减值亏损准备)分别约为2.23亿元、40.2亿元、83.15亿元;贸易应收款项信贷亏损拨备分别约为180万元、1.47亿元和6.61亿元,均呈现大幅增长态势。若贸易应收款项未来难以回收或延迟回收,将对公司现金流造成压力,甚至影响公司正常运营,因此海辰储能应加强客户信用管理和应收账款催收工作。

在吴祖钰的带领下,海辰储能迅速崛起,成为储能赛道的有力竞争者,短短几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然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潜在的风险挑战面前,海辰储能仍需保持清醒,找到快速发展与稳健经营的平衡点。

这家储能行业的独角兽公司未来能否顺利登陆港交所,我们将持续关注。

本文围绕海辰储能赴港上市展开,介绍了其创始人吴祖钰的创业历程,公司在业务拓展、营收增长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同时也指出了产能过剩、价格战、应收账款激增等问题。海辰储能虽发展迅速,但面临诸多挑战,需在发展与风险控制间找到平衡。

原创文章,作者:Serene,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haozhang.com/archives/10719.html

(0)
SereneSerene
上一篇 2025年4月2日
下一篇 2025年4月2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