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耀计划”实训结束,海淀区商业航天产业人才队伍再添新力量,“星耀计划”商业航天卫星制造实训:高校学子与企业的深度对接

3月31日至4月2日,由北京市海淀区相关部门指导,中关村壹号联合企业举办的“星耀计划”中关村壹号校企实训基地商业航天卫星制造专场活动。介绍了海淀区构建人才生态环境的模式,活动期间高校学子参与实训的情况,课程安排,结业典礼上学员的表现以及相关授牌仪式等内容,强调了此次活动对推动海淀区商业航天产业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

在3月31日至4月2日这三天时间里,一场意义非凡的活动在海淀区精彩上演。由北京市海淀区人才工作局、海淀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给予精心指导,中关村壹号携手园区企业北京微纳星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举办了“星耀计划”中关村壹号校企实训基地商业航天卫星制造专场,并且此次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

海淀区一直以来都将构建优质人才生态环境作为重要目标。通过政府、园区以及企业三方协同合作的创新模式,不仅为企业打造了一个低成本、高效率的人才招引平台,更为高校学生创造了更多接触最新技术、前沿理念以及实际实践场景的机会。这种模式深度推动了产学研的融合,让各方在合作中实现共赢。

活动期间,来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的20位本科生、研究生与博士生们,带着对商业航天卫星制造领域的好奇与憧憬,走进了微纳星空。实训项目采用了行业专家授课、实验室参观等丰富多样的形式,就像一座坚固的桥梁,成功搭建起了高校学子卫星制造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之间的通道。

为期3天的活动,课程安排可谓是紧凑又丰富。在课程讲授环节,行业专家们凭借自身深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用深入浅出的方式为学生们讲解卫星制造基础理论知识。学生们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商业航天卫星制造领域的大门,对整个行业有了系统而全面的认知。

参观学习环节同样精彩纷呈。学生们先是走进微纳星空先进装备实验室,那里摆放着各种精密的仪器和设备,仿佛在诉说着卫星制造背后的科技奥秘。接着,他们又来到中关村科学城(海淀区)规划展览馆,亲眼目睹了卫星制造的全流程,看到了空天产业代表性科研技术及应用产品。这一系列的参观,让学生们对卫星生产制造有了更加直观、深刻的感受。

汇报交流环节则成了学生们展示自我的舞台。他们分组展示学习成果,在汇报过程中,充分展现了自己扎实的专业能力和活跃的创新思维。每个小组都各有特色,有的从理论研究角度进行深入分析,有的结合实际案例提出创新解决方案,赢得了现场人员的阵阵掌声。

4月2日下午,备受瞩目的“星耀计划”中关村壹号校企实训基地商业航天卫星制造专场结业典礼在中关村壹号隆重举办。这一场典礼,就像一个完美的句号,为此次精彩的实训活动画上了圆满的句点。

在结业典礼上,优秀学员们进行了精彩的汇报。他们用清晰的思路、生动的语言,全面展示了实训期间在卫星制造领域的所学、所思、所获。从他们的汇报中,我们可以深切感受到高校学子扎实的专业素养和蓬勃的创新精神。随后,与会领导为学生们颁发了结业证书,其中有10位优秀学员获得了录用意向书,这不仅是对他们实训表现的高度认可,也为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现场还举行了一个重要的仪式——“海淀区‘产学研就’实习实训基地中关村壹号站”授牌仪式。这一授牌,标志着海淀区在推动产学研融合、促进人才培养方面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此次活动,就像一座连接高校与企业的桥梁,为高校学子提供了接触行业前沿、提升实践能力的宝贵机会,也为企业与高校搭建了人才供需对接的平台。它有力地推动了海淀区商业航天产业人才队伍建设,为产业的创新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本文围绕“星耀计划”中关村壹号校企实训基地商业航天卫星制造专场活动展开,介绍了海淀区构建人才生态的模式,阐述了活动期间高校学子参与实训的情况、课程安排、结业典礼成果以及授牌仪式等内容。此次活动促进了产学研融合,为高校学子提供实践机会,为企业和高校搭建对接桥梁,推动了海淀区商业航天产业人才队伍建设和产业创新发展。

原创文章,作者:Serene,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haozhang.com/archives/11325.html

(0)
SereneSerene
上一篇 2025年4月3日
下一篇 2025年4月3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