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浙商银行2024年度业绩说明会展开,详细介绍了该行在经营战略、息差走势、零售业务、智慧经营等方面的情况及应对策略,展现了其在复杂市场环境下的发展思路和长期价值追求。
在银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不一味追求规模”“不垒大户”“不关注挣快钱”“追求长期价值”“智慧经营”等理念,成为了浙商银行稳健发展的重要指引。
4月3日下午,浙商银行隆重召开2024年度业绩说明会。在这场备受瞩目的会议上,针对经营战略、息差走势、非息收入、资产质量等一系列关键问题,该行高层团队逐一进行了详细回应,展现出了强大的专业素养和应对挑战的决心。
值得一提的是,在业绩说明会前夕,浙商银行发布了一则重要公告,提名陈海强为该行行长。而在此次业绩说明会上,陈海强以党委副书记、执行董事的身份参与其中,为会议增添了新的看点。
从业绩数据来看,浙商银行在2024年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全年实现营业收入676.50亿元,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151.86亿元,分别较上年增长6.19% 、0.92%。然而,在此次说明会上,浙商银行管理层也直言不讳地指出,内外部挑战依然严峻,只有坚定不移地坚持长期主义,才能成功穿越经济周期的风浪。
谈息差:“杀出”重围要靠竞争力
当前,银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净息差已下探至历史最低水平1.52%,且未来仍有下行压力。在这样的行业大背景下,2024年浙商银行净息差为1.71%,较上年下降30个基点,不过收窄幅度优于同业,展现出了较强的抗风险能力。
如何有效应对息差收窄的挑战,成为了每一家银行领导团队必须要解答的难题。陈海强在会上透露,“随着经营压力的不断增大,同业竞争的日益加剧,一家银行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杀出重围’,就必须依靠强大的竞争力,而这背后需要有强大的投研能力作为支撑。”近年来,浙商银行以数字化投研为重要抓手,成立了内部研究机构,不断强化对全行经营管理的赋能和支撑。同时,全面启动“中收扩大”工程,致力于增强营收的可持续性。
对于净息差的变动幅度,浙商银行在其年报中给出了解释。去年,该行在资产端积极优化资产结构,生息资产收益率较上年下行39个基点。但与此同时,该行加强了负债组合管理,大力做大做优场景揽存,推动结算性等低成本存款增长,付息负债付息率较上年下降10个基点。
在业绩说明会上,浙商银行行长助理侯波对营收组成部分进行了详细拆解。他表示,该行主要从三个方面稳住了营收和息差。一是加强量价管理,稳住了利息净收入的基本盘。2024年该行生息资产平均余额同比增长了11%;同时积极优化资产的结构,降低存款付息率,有效管控息差。二是提升综合服务,手续费净收入跑赢大市。通过扩大客群基础,丰富产品货架,强化专业服务,使得手续费净收入的降幅小于同业。三是抓住债市机遇,非息收入增长明显。
浙商银行年报显示,该行2024年非利息净收入224.93亿元,同比增长39.05% ,占营业收入的33.25%,较上年上升7.86个百分点。其中,以投资收益为主的其他非利息净收入180.06亿元,同比增长61.69%。该行认为这得益于加强市场研判和专业能力建设,把握了债市收益率下行的机会,使得交易性金融资产业务收益较好。
不过,对于净息差收窄的周期性挑战,浙商银行管理层在此次业绩说明会上总结指出,净息差下行是行业共性和业务转型主动调整后的综合结果。预计2025年净息差仍将处于下行通道,但降幅将明显降低。
展望2025年,面对净息差下行、金融市场不确定性增加等诸多挑战,浙商银行高管表示,该行将通过优化资产负债结构和强化投研力度,争取保持优良的营收表现。从具体行动上,资产端夯实弱敏感资产,做大“低风险均收益”资产;负债端做好负债结构优化工程,压降高成本负债,做大低成本存款。同时强化投研攻坚,积极提升非息收入。
谈零售:不要昙花一现,要持久续航
“在零售业务的‘马拉松’赛道上,我们不要昙花一现的爆发力,而是要持久稳健的续航力。”作为分管零售业务的高管,陈海强在这次业绩说明会上深刻总结道,零售业务是一项需要战略前瞻、管理变革和文化重塑的系统工程。
从该行个人信贷和存款规模来看,截至2024年末,该行个人信贷(包括个人房屋贷款和个人消费贷款)余额2855.41亿元,较年初保持平稳;个人存款余额3046.32亿元,较年初增长13.03%,个人存款规模占吸收存款比重提升1.4个百分点。
与当前同业在零售营收上的境遇相同,该行零售银行营收有所收缩。年报显示,浙商银行的零售银行业务于2024年实现125.5亿元,同比下降了6.34%,占整个营收的比重为18.55%,较2023年的21.03%下降了2.48个百分点。
值得注意的是,浙商银行的公司零售客户数量增长较为明显。截至2024年末,该行个人客户数(含借记卡和信用卡客户)1166.54万户,较年初增长20.75%;私行客户数1.45万户,较年初增长19.2%;私行客户金融资产余额2050亿元,较年初增长11.9%。
陈海强介绍,该行逆周期增长策略主要通过以下三方面实现:
一是客户覆盖度显担当。该行2024年的个人客户数同比增长25%,创历史新高,新增客户中超六成是通过生态场景或合作获得,其中银发客群、新生代客群、代发客群等八大重点客群占比达到了61.5%,切实扩大了金融服务的可能性。
二是成立了专门财富管理研究院,形成了立体式研究生态和全天候研究服务矩阵,代销财富管理的产品,2024年全年为客户创造收益近百亿元。
三是数字赋能成效显现。该行建立零售数字化专职部门,积极探索数字人,强化零售全条线数据敏捷反应,建设和推广了零售客户标签系统。
整体看,截至2024年末,该行资产总额3.33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78%。强化对金融“五篇大文章”“两重”“两新”等重点领域的信贷投放力度,2024年末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18571.16亿元,较上年末增长8.21%。
对于资产质量,浙商银行行长助理、首席风险官潘华枫表示,2024年该行不良贷款基本指标连续三年下降,房地产不良贷款、城投不良贷款等重点领域不良率均有所下降,影子银行的历史包袱也已加快出清。
谈智慧经营:将有限资源用在刀刃上
在此次业绩说明会上,浙商银行高管频频提及“智慧经营”一词。年报显示,“智慧经营”是该行三个战略指引之一。据悉,浙商银行提出的智慧经营理念是指,将有限的资源用在刀刃上、优化资产负债结构、 加快数字化转型。
“(我们)将智慧经营作为提升特色竞争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打造一流的专业专注的行业竞争力的经营法宝,努力实现从服务一家企业到服务整个产业生态转变、从抵押担保为主的当铺金融向以算力为主的场景金融转变、从传统关系营销向数字获客转变、从对公为主‘垒大户’向普惠导向的小额分散转变。”在此次业绩说明会上,浙商银行董事长陆建强进行了总结。
浙商银行将在经营上做三方面的调整:经营策略从“资产端发力”调整为“负债端发力”,资产结构从“高风险高收益”调整为“低风险均收益”,并从追求“单项收益”调整为“追求场景化的综合收益”,从而让资产负债营收呈现高质量发展态势。
“浙商银行再也不一味追求规模情结,再也不走‘垒大户’的老路,再也不关注‘挣快钱’,这些都是浙商银行追求长期价值的选择和方向。”此外,陈海强也对智慧经营理念作了进一步阐述。
对于“智慧经营”,下一步浙商银行将有何部署?陆建强透露,该行已于去年全面启动“以客户为中心”的综合协同改革,以数字化重塑客户服务体系、构建敏捷反应的组织架构,逐步打破内部条线壁垒,推动“智慧经营”战略深化落地。目前已在“科创金融”“供应链金融”等链式生态金融服务模式领域打响品牌影响力。
本文围绕浙商银行2024年度业绩说明会,详细阐述了该行在息差、零售、智慧经营等方面的情况。面对息差收窄、零售营收收缩等挑战,浙商银行通过优化资产负债结构、强化投研、数字赋能等策略积极应对,同时坚持智慧经营理念,追求长期价值,展现出了较强的发展韧性和战略眼光。
原创文章,作者:Serene,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haozhang.com/archives/115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