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时报作家:中国成了解未来的新窗口,美作家撰文:中国成未来焦点,美国关税“奇思妙想”难成现实

美国《纽约时报》专栏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在中国的所见所闻以及他对中美相关情况的看法。他提到过去人们去美国了解未来,现在来中国了解未来,还参观了中国企业上海研发中心,对中国在人工智能等方面的发展表示震撼。同时,他对美国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提出质疑,认为其“奇思妙想”不会奏效。

最近,美国知名《纽约时报》专栏作家、《世界是平的》一书的作者托马斯·弗里德曼撰写文章,分享了他不久前的中国之行的深刻感受。他引用了一位在中国工作多年的美国商人的话,这位商人感慨道,过去大家习惯前往美国去探寻未来的发展趋势,而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将目光投向了中国,选择来到中国去洞察未来的方向。

纽约时报作家:中国成了解未来的新窗口,美作家撰文:中国成未来焦点,美国关税“奇思妙想”难成现实

弗里德曼在这次中国之行中,专门参观了一家中国企业位于上海的研发中心。这座研发中心仅仅用了三年多一点的时间就建设完成,整体规模宏大且极具特色。园区内分布着104栋风格各异的建筑,修剪整齐的草坪犹如绿色的地毯般赏心悦目。而且,园区内由迪士尼似的单轨列车连接各个区域,交通十分便利。走进研发中心,里面更是人才济济,有近3.5万名科学家、工程师以及其他工作人员在这里辛勤工作。为了给员工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研发中心还配备了超过100家餐饮店,并且设有健身中心等福利设施,以此来吸引最优秀的中外技术人员加入。

纽约时报作家:中国成了解未来的新窗口,美作家撰文:中国成未来焦点,美国关税“奇思妙想”难成现实

弗里德曼在近距离观察了中国的这一系列发展成果后,直言内心感到非常震撼。他注意到,中国正专注于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来改造工厂,并且有信心让这些工厂的生产水平超越所有美国的工厂。中国制定了清晰的战略,大力设立更多的研究园区,全力支持人工智能驱动的创新发展。

弗里德曼还认为,中国拥有着巨大的人才储备优势。中国高度重视科学、技术、工程以及数学方面的教育,每年在这些领域大约有350万毕业生。这个数字约相当于美国所有学科,包括副学士、学士、硕士以及博士项目的所有毕业生人数的总和。如此庞大的人才量级,使得中国能够比其他任何国家都投入更多的专业人才去解决各类问题。

此外,在这篇文章中,弗里德曼还表达了自己对当前美国关税政策的看法。他指出,特朗普有关提高关税有利于美国经济的“奇思妙想”并不会产生预期的效果。

纽约时报作家:中国成了解未来的新窗口,美作家撰文:中国成未来焦点,美国关税“奇思妙想”难成现实

弗里德曼称,特朗普有一种“神奇的”想法,他觉得只要围着某个行业,甚至是整个美国经济树立起保护墙,然后美国就会迅速工厂林立,并且能够以不额外增加美国消费者负担的价格在美国本土生产产品。然而,这种想法完全忽视了一个重要的事实:在当今时代,几乎所有的复杂产品,无论是汽车、手机还是疫苗,都是由一个巨大而复杂的全球制造生态系统所生产的。也正是因为这种全球化的生产模式,才使得这些产品在质量稳步提升的同时,价格还能稳步下降。

如果认为仅仅依靠关税就能实现保护汽车产业的目标,只能说明持这种想法的人对汽车的制造过程一无所知。对于美国汽车生产商来说,要替换他们目前所依赖的全球供应链,让所有部件都在美国生产,这需要数年的时间。即便是像特斯拉这样的知名企业,也必须进口一些配件。弗里德曼明确指出,在人工智能时代即将来临的当下,靠关税根本无法实现美国经济的繁荣。

本文通过托马斯·弗里德曼的视角,展现了中国在科技研发、人才储备等方面的快速发展和巨大潜力,同时批判了美国特朗普政府提高关税的不合理政策,凸显了中国在全球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以及美国关税政策与全球化趋势的背离。

原创文章,作者:Isaiah,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haozhang.com/archives/11715.html

(0)
IsaiahIsaiah
上一篇 2025年4月4日
下一篇 2025年4月4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