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于华为管理层信息变动,重点讲述了余承东职务调整,不再担任华为车BU董事长,同时介绍了深圳引望智能技术有限公司的工商信息变更情况,以及华为与车企的合作模式和鸿蒙智行的发展现状。
4月4日,记者敏锐地捕捉到,华为官网管理层信息出现了一个显著变化。关于余承东的职务信息有所调整,他不再担任华为车BU董事长这一职务,目前仅担任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董事长。
有专业的分析人士指出,余承东不再兼任华为车BU董事长,并不意味着他会对汽车业务撒手不管。相反,这一调整是为了让他能够更加聚焦于华为终端与鸿蒙智行这两大重要业务板块。
从官网信息可知,余承东出生于196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拥有硕士学位。他在1993年加入华为,在华为的发展历程中,他担任过众多重要职务,包括3G产品总监、无线产品行销副总裁、无线产品线总裁、欧洲片区总裁、战略与Marketing总裁、终端BG CEO以及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等。丰富的履历见证了他在华为各个业务领域的卓越贡献。
值得我们特别关注的是,在3月31日,深圳引望智能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引望”)完成了工商信息变更。通过天眼查APP我们可以看到,其法定代表人变更为徐直军,并且徐直军担任董事长一职。余承东和朱华荣则担任副董事长,白熠、靳玉志、卞红林、张兴海任董事,靳玉志同时兼任经理。此外,华为的持股比例也从原本的100%变为了80%,新增了阿维塔科技(重庆)有限公司和赛力斯汽车有限公司两大股东,这两家公司分别持股10%。
此前,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曾谈及引望智能的发展战略。他表示,引望智能将聚焦于智能座舱、智能驾驶、智能车控这几个关键领域,致力于把引望打造成一个由汽车产业共同参与的电动化智能化开放平台,目标是将智能带入每一辆车。徐直军还透露:“在2024年底,希望把华为车BU的所有资产、人员都装载到引望,从而实现引望的独立运作。”
据悉,目前引望正在积极装载华为原车BU业务,大力推广相关解决方案。而且,引望和鸿蒙智行的模式各有分工。余承东在引望担任副董事长这一职务,由此可见,他在车BU仍然具有相当高的话语权。
一直以来,华为始终坚守“不造车,帮助车企造好车、卖好车”的战略定位。在与车企的合作中,主要采用三种模式。第一种是零部件供应商模式,华为向车企提供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激光雷达等核心零部件;第二种是Huawei Inside(HI)模式,华为为车企提供全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像阿维塔(长安)、极狐(北汽)等品牌就采用了这种模式;第三种是鸿蒙智行(智选车)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华为深度参与整车研发、生产,并提供销售渠道支持,问界、智界、享界、尊界等品牌都是该模式的典型代表。
前两种合作模式主要由车BU负责推进,而鸿蒙智行则凭借高“含华量”打造出了独特的汽车生态应用场景。目前,除了联合赛力斯、北汽、奇瑞、江淮四家车企,推出了问界、享界、智界、尊界四个“界”字系品牌外,在今年2月,上汽集团也与华为终端有限公司签署了深度合作协议,很有可能会诞生全新的“界”字系车型,鸿蒙智行的“第五界”尚界似乎已经呼之欲出。
本文围绕华为管理层人事变动,尤其是余承东卸任车BU董事长展开,介绍了引望智能的相关情况以及华为与车企的合作模式和鸿蒙智行的发展。人事调整体现了华为在汽车业务上的战略聚焦与分工,未来华为汽车业务有望在不同模式下取得更好的发展,鸿蒙智行也将持续拓展其生态版图。
原创文章,作者:Edeline,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haozhang.com/archives/117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