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黑龙江省春耕备耕工作,详细介绍了当地在农业生产中运用的一系列科技手段,包括“5G育秧大棚”、无人机飞防等,还讲述了垦地合作推动农业发展的情况,展现了科技为农业现代化注入的强大动力。
随着春天的脚步轻盈而至,广袤的黑龙江大地迎来了春耕备耕的繁忙时节。在这片肥沃的黑土地上,各项春耕工作正紧锣密鼓、有序推进。你瞧,拌肥站里机器轰鸣声此起彼伏,仿佛奏响了一曲春耕的序曲。在这里,专业人员根据土壤的特性和农作物的需求,精心调配肥料,为土壤开出科学的“药方”,让每一寸土地都能孕育出丰收的希望。“四情”监测系统如同一位不知疲倦的守护者,实时捕捉田间的墒情、苗情、虫情、灾情等信息,并及时发出预警,为农业生产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持。各类农机具也在检修人员的精心呵护下,焕然一新,犹如整装待发的战士,只待一声令下,便奔赴春耕的战场。田间地头处处弥漫着“科技范儿”,科技的力量如同春风化雨,为农业生产注入了蓬勃的活力。
走进绥化市北林区国家区域性水稻良种繁育基地的“5G育秧大棚”,仿佛进入了一个充满科技感的现代农业王国。智能喷灌系统整齐排列,如同训练有素的士兵,按照预设的程序,精准地为秧苗输送水分和养分。棚帘与排风系统协同运作,就像一对默契的搭档,根据棚内的温度和湿度情况,自动调节通风和光照条件。电子屏幕上,温度、湿度及土壤pH值等信息一目了然,工作人员只需轻轻点击鼠标,就能对育秧环境进行实时监控和精准调控。现代农业生产技术贯穿育秧的整个环节,让水稻育秧变得更加科学、高效。
当前,绥化市北林区正值水稻育秧的黄金期。盛昌种子繁育有限公司高级农艺师卢国臣像一位辛勤的园丁,穿梭在“5G育秧大棚”中,仔细指导工作人员进行“摆秧盘”工作。他耐心地讲解每一个操作细节,确保秧盘摆放整齐、间距均匀,为秧苗的茁壮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
“5G育秧大棚”内,工作人员正有条不紊地进行“摆秧盘”作业。他们专注的神情、熟练的动作,展现出对现代农业生产的热爱和执着。 新华社记者沈易瑾 摄
“通过5G智能化控制系统实现自动化精准调控,比人工更精准、便捷。”卢国臣自豪地介绍道。这栋5000多平方米的“5G育秧大棚”,就像一个巨大的绿色工厂,可满足500多亩水稻插秧需求。预计产出55万斤优质香稻良种(质),还可获得上千份水稻育种材料,为水稻良种繁育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在海伦市前进镇,东兴现代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春生满脸兴奋地领着记者,来到合作社无人机专业飞防大队的“装备区”。他像一位骄傲的将军,自豪地展示他们的“得力干将”——大疆T60型号无人机。这些无人机整齐排列,犹如即将出征的战机,随时准备投入到农业生产的战斗中。
“这些无人机可帮了我们大忙!”刘春生感叹道。去年,合作社利用乡村振兴衔接资金350万元,购置大疆T60型号无人机45台套,并成立前进镇无人机专业飞防大队。这支队伍不仅完成了自己合作社的飞防作业,还为全镇提供服务。相比传统人工,无人机飞防效率可提高50倍以上。“2024年作业队飞防作业面积达到70万亩,实现利润140万元。”他兴奋地说道。
按照喷施作物的需求,工作人员将配比搅拌后的生物制剂加入植保无人机。随后,他们只需操控手柄,无人机便按照预设的航线与高度,有条不紊地开展“一喷多促”作业。无人机在田间上空轻盈飞舞,就像一群勤劳的小蜜蜂,为农作物送去呵护和关爱。
“海伦市近年来积极落实‘一喷多促’促早熟、提单产政策,无人机专业飞防大队的成立是试点项目之一。”海伦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王永久介绍道。“一喷多促”作为农作物生长中后期一项关键的田间管理措施,不仅能提高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效率,减少化学药品的使用量,还能有效提高单产,平均亩增产5%左右。
“今年我们计划购置55台大疆T70型号无人机,计划实施飞防作业面积达到100万亩,实现利润200万元。”谈及未来,刘春生充满信心。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对农业科技的坚定信念和对丰收的美好憧憬。
如何让科技成果走出示范田、农垦区,进而惠及更广泛区域?北大荒农垦集团有限公司北安分公司以“垦地合作”给出了答案。
长期以来,北安市南部区域农业发展存在生产力薄弱、传统栽培技术落后、种植收益低下等问题。为推动周边乡镇逐步实现农业种植标准化,北安分公司全面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工作。通过全程托管、技术服务、环节托管等多元化模式,已累计为北安市幸福林场、通北镇、海星镇等地的60.98万亩耕地提供专业服务。
“从种子选择到田间管理、秋粮收割,农场都有专业团队为周边乡镇农民提供全方位服务。”北大荒集团建设农场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郝敬中说。他们就像一群贴心的管家,为农民排忧解难,让农民能够轻松地投身于农业生产。
“往年我们自己种的大豆亩产超过400斤都很难,但去年全程托管后大豆亩产达到了440斤。”海星镇岚光村村民张连明说,“而且耕种管收各个环节都不用操心。”张连明的话语中充满了对垦地合作模式的认可和感激。
垦地共建,关键在于“授之以渔”。
近日,一场聚焦垦地融合发展的农业科技培训会在北安市召开。建设农场的培训人员围绕良种选择、生产技术、病虫害防治等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讲解。来自北安市通北镇、海星镇的30余名农业技术人员、种粮大户及农机户齐聚一堂,认真聆听,积极提问。他们就像一群渴望知识的学生,如饥似渴地汲取着农业科技的养分。
“深入了解建设农场先进种植技术和农机标准化作业要领后,我们收获颇丰。”通北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负责人王莹莹感慨道。她的脸上洋溢着收获知识的喜悦和对未来农业发展的期待。
在这片充满希望的黑土地上,科技正如同源源不断的清泉,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它引领着乡村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让农民的生活更加富足,让广袤的田野焕发出勃勃生机。
本文通过介绍黑龙江省春耕备耕过程中“5G育秧大棚”、无人机飞防等科技手段的应用,以及垦地合作推动农业发展的模式,展现了科技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体现了科技为农业注入活力、提升产量、促进发展的积极影响,预示着科技将引领黑龙江农业迈向更美好的未来。
原创文章,作者:modesty,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haozhang.com/archives/123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