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两位非遗传承人入选国家级名单,传统文化再放异彩,澳门非遗传承新力量:飞文基、罗盛宗入选国家级传承人

在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单中,澳门的土生土语话剧代表性传承人飞文基、民间信俗(澳门土地信俗)代表性传承人罗盛宗成功入选,同时介绍了这两项非遗的特色以及两位传承人的贡献,还提及了澳门此前入选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的相关情况。

近日,从澳门特区文化局传来一则令人振奋的消息。在新公布的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单(共计942人)里,澳门有两名申报者脱颖而出,成功入选。他们分别是土生土语话剧的代表性传承人飞文基,以及民间信俗(澳门土地信俗)的代表性传承人罗盛宗。

土生土语话剧,作为澳门独具地方特色的传统戏剧,有着其独特的魅力。它以土生土语进行演绎,借助话剧舞台表演这一形式,充分展现了土生土语多语言混杂、多语言结构的特点。在表演过程中,巧妙地利用文化差异以及语调、用词、腔调的变化,以喜剧的形式进行表达和传播,这种独特的表现方式深受澳门市民的喜爱,同时也维系着土生葡人的在地情感。早在2021年,土生土语话剧就被列入了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澳门两位非遗传承人入选国家级名单,传统文化再放异彩,澳门非遗传承新力量:飞文基、罗盛宗入选国家级传承人

图为飞文基(右二)指导青年演员演绎土生土语话剧。 澳门特区政府文化局供图

飞文基是土生土语话剧社的创办人之一,自1993年起,他就担任起了团长、编剧及导演的重任,并且一直坚守至今。在这些年里,他每年都会创作新的剧本,还牵头组织话剧演出,为土生土语话剧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不仅如此,飞文基还积极投身于传承活动,他吸纳年轻演员加入话剧社,将自己的语言和演出技巧倾囊相授,全力推动土生土语话剧的传承与发展。

土地信俗是澳门华人社群极为重要的传统民俗活动。它体现了澳门居民对国泰民安、家宅安康等美好愿景的精神追求,蕴含着澳门居民对这片土地的归属感和精神连结,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澳门一脉相承的重要体现。每年农历二月初二举办的“土地爷爷宝诞”,是澳门极具地区特色和影响力的节庆活动。同样在2021年,民间信俗(澳门土地信俗)被列入了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澳门两位非遗传承人入选国家级名单,传统文化再放异彩,澳门非遗传承新力量:飞文基、罗盛宗入选国家级传承人

图为罗盛宗在雀仔园土地诞活动上致辞。 澳门特区政府文化局供图

罗盛宗现任澳门雀仔园福德祠土地庙值理会会长。自2006年起,他就开始主理庙宇的日常祭祀活动和维护工作,同时负责统筹举办雀仔园土地诞系列活动,致力于传播和弘扬土地信俗文化。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和参与土地信俗活动,他成立了青年委员会,吸引青少年参与其中。此外,他还出版和推出与土地信仰相关的书籍、文创产品等,进一步扩大了土地信俗活动的规模和影响力。

目前,澳门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的人数已达到9人。此前入选的有南音说唱的吴咏梅(已故)和区均祥、木雕──神像雕刻的曾德衡、道教科仪音乐的吴炳鋕、妈祖信俗的陈键铨、哪咤信俗的叶达和郑权光,再加上本次获选的飞文基和罗盛宗两位传承人,他们共同为澳门的非遗传承事业增添了光彩。

本文介绍了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单中澳门的两位入选者飞文基和罗盛宗,阐述了他们所代表的土生土语话剧和民间信俗(澳门土地信俗)这两项非遗的特色,以及他们在传承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同时还提及了澳门此前入选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情况,展现了澳门非遗传承事业的不断发展和成果。

原创文章,作者:modesty,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haozhang.com/archives/1244.html

(0)
modestymodesty
上一篇 2025年3月19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19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