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节约之名,向“舌尖上的浪费”宣战,遏制“舌尖浪费”,共筑节约型社会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八项规定对公款消费浪费行为起到约束作用,但当前仍存在一些不良现象和粮食浪费问题。文中指出尽管我国粮食产量连年丰收,但节约粮食意义重大。强调遏制“舌尖上的浪费”是全社会的共同使命,并提出了各主体应采取的措施,倡导弘扬节约美德,让节约成为常态。

以节约之名,向“舌尖上的浪费”宣战,遏制“舌尖浪费”,共筑节约型社会

漫画/邓尧

自党的十八大拉开帷幕,中央八项规定如同一把精准有力的手术刀,果断地切入公款消费的病灶,对其中的浪费行为进行了严格约束。党员干部们以身作则,发挥着强大的示范引领作用。他们以自身行动为标杆,让节约理念如同春风化雨般,逐渐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深入人心。

然而,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当下社会中,不良现象依旧顽固地存在着。一些人错误地认为,只有用大量的食物分量才能佐证自己的“好客”之情,用奢华的排场才能显示出对他人的“尊贵”礼遇。更有甚者,公款吃喝、超标准接待等问题就像打不死的“小强”,始终没有从我们的视野中彻底绝迹。粮食浪费这种现象,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和反复性,就像潜伏在暗处的敌人,稍有疏忽,它就会如死灰复燃一般,再次猖獗起来。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犹如一面清晰的镜子,为我们呈现出我国粮食生产的现状。2024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到了14130亿斤,并且连续10年稳稳地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这一连串令人欣喜的数据,无疑是我国农业取得巨大成就的有力证明。但我们绝不能因为眼前的丰收而掉以轻心。要知道,我国是一个拥有庞大人口基数的大国,每一粒粮食都来之不易。节约粮食,其实就是在节约宝贵的资源;而浪费粮食,无疑是对资源的一种极大浪费。

遏制“舌尖上的浪费”,这绝不是某一个群体的责任,而是全社会共同肩负的神圣使命。餐饮企业应当积极主动地承担起社会责任,为消费者提供“小份菜”“半份菜”等贴心服务。这样既能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又能从源头上减少粮食浪费。监管部门则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职能作用,加强对浪费行为的监督和处罚力度。通过严格的监管和严厉的处罚,让浪费者付出应有的代价,从而起到强大的震慑作用。作为消费者,我们更应该从自身做起,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在日常生活中,养成剩菜打包、按需点餐的良好习惯,用实际行动为节约粮食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这句古训如同一座永恒的灯塔,照亮着我们传承勤俭节约美德的道路。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历经千年沉淀下来的传统美德,更是我们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让我们紧密以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为指引,从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做起,坚决向“舌尖上的浪费”说“不”。让节约成为一种自然而然的生活方式,让“光盘行动”成为全社会每一个人的自觉行动。

本文先阐述了中央八项规定对遏制公款消费浪费的积极作用,接着指出当前仍存在的粮食浪费问题。通过数据说明我国虽粮食丰收但节约粮食的重要性,强调遏制“舌尖上的浪费”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并提出各方应采取的措施,最后倡导弘扬节约美德,让节约成为社会常态和人们的自觉行动。

原创文章,作者:Serene,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haozhang.com/archives/4998.html

(0)
SereneSerene
上一篇 2025年3月25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25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