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岁因题写深圳地铁10号线站名走红的山西书法家王朝珠,于4月4日来到深圳龙岗,在吉华二十四史书院和甘坑古镇展开一场跨越山海的文化之旅,他不仅感受了岭南文化的魅力,还体验了深圳的科技成果,龙岗也以独特的人文关怀和科技成果展现了城市的魅力。
昨日,备受瞩目的“山西姥爷”在龙岗甘坑挥毫泼墨,写下了“趣龙岗 有意思”几个大字,为这座城区增添了别样的文化韵味。(深圳特区报记者 刘钢 摄)
在四月的鹏城,木棉绽放得如火如荼,尽显生机与活力。4月4日,那位因题写深圳地铁10号线站名而声名远扬的76岁山西书法家王朝珠,带着来自北方的浑厚墨韵,不远千里来到了深圳龙岗。他踏入吉华二十四史书院,在那雕花窗前,感受着岁月的沉淀;走进甘坑古镇百年围屋,沉浸在笔墨的馨香之中,与这座年轻而富有活力的城区展开了一场意义非凡、跨越山海的对话。当“山西姥爷”在二十四史书院郑重提笔,写下“趣龙岗 有意思”时,宣纸上缓缓流转的不仅仅是墨汁的痕迹,更是一位北方老人对岭南人文炽热而深沉的情感与关怀。
古韵新辉:典籍园林中的文化溯源
4日上午,“山西姥爷”王朝珠刚迈进二十四史书院的大门,书院雅集负责人孔莉莉便满脸笑意,目光明朗且热情洋溢地快步迎上前去,说道:“王老师,可把您盼来啦!热烈欢迎您到咱们书院品读历史!”
据孔莉莉介绍,自2022年书院开园以来,这里已经成功举办了汉服雅集、民谣音乐会、国学课堂等各类活动200余场,吸引了超过10万人次的游客前来参与。书院通过“典籍 + 场景”的创新模式,巧妙地将婚庆、疗愈、品牌展览等多种业态融入到园林之中,让传统文化在现代商业的浪潮中“活”了起来,焕发出全新的商业生机。
这座以明清建筑为外形、以“二十四史”为灵魂的地标文化综合体,用每一处细节场景完美诠释了何为“典籍可亲”。当轻轻推开文献楼的朱漆木门,一座拥有300多年历史的古建大宅便映入眼帘。孔莉莉介绍道:“这座楼是书院东方园林建筑群的‘心脏’。”楼里存放着《二十四史》等诸多珍贵的重要典籍,堪称书院的文化核心宝库。每一部经典都承载着来自久远历史的深厚底蕴,仿佛一位位沉默的老者,静静地诉说着往昔的故事与岁月的沧桑。
随后,孔莉莉引领王朝珠来到了“南越王阁”。她介绍说:“岭南文化丰富多彩,包含了客家文化、疍家文化、广府文化和潮州文化。在这儿,您能更好地感受到广东本地衣食住行里所蕴含的独特风情。”王朝珠认真聆听着,用心品味着岭南文化那无穷无尽的魅力。
当漫步至花溪时,这里以唐宋八大家为主线精心打造的东方园林美景让王朝珠老人眼前为之一亮。孔莉莉笑着介绍道:“我们邀请现场的朋友们用客家话演绎苏轼的《定风波》,王老师您听,这音韵是不是特别优雅好听?”在悠扬的客家话吟诵声中,王朝珠仿佛置身于一个由独特音韵织就的诗文世界,他沉浸其中,不时点头称许,对这美妙的文化体验表示赞赏。
走进“杜甫书屋”,在这里,能够真切地感受到诗圣杜甫炽热的家国情思,他的每一首诗都饱含着对国家和人民深深的关切。王朝珠静静地凝视着屋内展示的杜甫诗作,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隧道,与古人进行了一场心灵的对话,感受着那份跨越千年的情感共鸣。
在书院内的“岳阳楼”前,孔莉莉讲解道:“范仲淹在此留下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名句。”王朝珠轻声吟诵着这句名言,心中感慨万千,仿佛体会到了古人那广阔的胸怀和崇高的志向。
移步“瑞鹤楼”,“山西姥爷”在这里领略了故宫明清600年宫灯的独特韵味。登上二楼,放眼望去,榕树、竹影与书院的廊庑曲折尽收眼底,构成了一幅如诗如画的美景。王朝珠眼中满是惊喜,他连连称赞道:“在深圳这样的现代都市,能见到保存如此完好的古建筑,还让典籍与园林和谐共生,非常难得!”
在参观的过程中,“瑞鹤楼”里传来的一片欢声笑语吸引了王朝珠的注意。原来是一群小朋友也在这里参观学习。王朝珠踱步过去,小朋友们很快就认出了这位和蔼可亲的“山西姥爷”,马上围了过来。王朝珠微笑着鼓励小朋友们:“咱们是中国人,大家要把中国字写好。”这温馨的一幕让书院内平添了一份稚趣与温暖的气氛。
当来到花兮山房,王朝珠应邀题写“趣龙岗 有意思”时,现场的气氛瞬间达到了高潮。人群中,龙岗区委宣传部有关人员手持王朝珠的书法作品走上前,激动地说:“您给地铁站题的字,已经成为市民打卡的‘网红墙’,我们大家都欢迎您常来深圳看看。”
王朝珠感慨地说:“这就是梦中可居住的地方,能在这读书、写字,太幸福了。我这次来深圳,被深圳人的热情感动了。这座城市太有活力了,太有人情味了,处处都能感受到大家对文化的热爱。”
考虑到“山西姥爷”王朝珠老人年事已高,长时间行走可能会比较劳累,龙岗区特意安排他体验了来自深圳市肯綮科技有限公司的运动助力机器人。当工作人员协助王朝珠穿上这款高科技产品时,他脸上绽露出了惊叹的神情。
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王朝珠试着走了几步,原本略显沉重的步伐变得轻盈起来。他不禁赞叹道:“这款机器人穿上去太舒服了,操作也简单,深圳科技真发达。”这一小小的体验,不仅展现了深圳在科技领域的创新成果,更体现了科技向善所蕴含的人文温度。
围屋逸韵:客家风情里的岁月长歌
与二十四史书院相邻的甘坑古镇,宛如一本徐徐翻开的厚重史书,用350多年的客家故事续写着温暖而动人的篇章。
这座坐落于龙岗区吉华街道的古镇,是深圳十大古村落之一。它依山傍水,房屋相连,巷道相通,错落有致,仿若隐藏在都市喧嚣中的“世外桃源”。在客家话里,“坑”意为小溪流、小水沟。甘坑古镇泉眼遍布,溪水清甜,因而得名。
甘坑古镇解说员向“山西姥爷”王朝珠介绍说,这里曾经是客家人的聚居地,留存着凉帽、甘坑舞麒麟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炮楼院、关帝庙、客家旧村等历史建筑星罗棋布,与自然山水相互交融,共同构建起了独特的客家文化载体。
那斑驳的甘坑炮楼,静静地伫立在那里,见证了东江纵队的抗战故事。讲解员讲述道:“作为客家人坚韧不拔精神的象征,它承载着抗日游击队‘忠贞不渝、百折不挠’的东纵精神。”王朝珠听后,内心深受触动,被这份伟大的精神所动容。
行至甘坑农场,王朝珠远远便被一阵欢快的笑声吸引。原来,亲子体验活动正在这里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见到这几天风靡鹏城的网红“山西姥爷”,孩子们纷纷上前,簇拥在他的身旁,家长们也不约而同地拿出手机,记录下这美好的瞬间。现场热闹而温馨的氛围深深感染了王朝珠老人。
据了解,甘坑古镇在华侨城“文化 + 旅游 + 城镇化”战略模式的推动下,围绕原有的古村落,成功实现了华丽转身,蜕变成为集文化、生态、科技、旅游四位于一体的“中国文创第一镇”,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与活力。它以悠悠古韵、潺潺流水,慰藉着都市人的忙碌与疲惫,成为“深圳速度”下别样的精神栖息地。
龙岗作为深圳的产业强区,多年来始终大力推进文化强区战略。它已连续七年位居全国工业百强区首位,在全国文化产业竞争力百强区中也位列第三,一直以来都是人文与科技协同发展的典范。这里不仅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还汇聚了众多高科技企业,形成了完善的科技创新生态系统。从人工智能到生物医药,从新能源到新材料,龙岗的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展现出强大的发展潜力。
王朝珠的到来,为龙岗的文化氛围又增添了一笔生动的色彩。而龙岗则以其独特的人文关怀和先进的科技成果,让王朝珠进一步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无限魅力。正如王朝珠所说,深圳最动人的城市叙事就是——既能包容人们追逐梦想的脚步,又能守护那份温暖人心的人文温度。
“山西姥爷”这场龙岗之旅,在甘坑古镇算是画上了一个余情未了的逗号。离别之际,王朝珠还收到了来自甘坑古镇的明信片,明信片上印着古镇的美丽美景,背后写满了真挚的祝福与感谢。这张带着深圳龙岗温度的明信片,见证了这段“有情怀”牵手“有意思”的温暖时光。
76岁的山西书法家王朝珠来到深圳龙岗,在二十四史书院感受典籍与园林融合的古韵文化,体验科技助力,又在甘坑古镇领略客家风情和东纵精神。龙岗作为产业和文化强区,人文与科技协同发展,王朝珠的到来为其文化氛围增色,而龙岗也以自身魅力让他感受到城市的温度,双方的互动留下了温暖美好的回忆。
原创文章,作者:Dermot,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haozhang.com/archives/125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