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清明节展开,介绍了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布会上提及的时令节气与健康相关内容,包括清明饮食注意、养生方法、情绪调节以及孩子与AI交流的利弊等方面。
央视网消息显示,清明节作为重要的传统节日,此时节天气乍暖还寒,我们需格外留意季节转换带来的健康问题。4月3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专门举行了新闻发布会,详细介绍时令节气与健康的有关情况。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的主任医师刘静表示,青团味道十分美味,然而它具有黏腻、高糖、高脂且不易消化的特点。像老人、小孩,还有糖尿病患者、胃食管反流患者以及脾胃虚弱的患者,食用时需谨慎。在清明这个乍暖还寒的时节,通过艾灸百会穴来培补身体阳气,能够起到扶助正气的作用。不过要提醒大家,并非所有人都适合艾灸。例如阴虚火旺体质的人,进行艾灸时很容易诱发便秘、咽喉肿痛或者头痛等上火症状。糖尿病患者皮肤感觉较为迟钝,艾灸时容易发生烫伤。如果是首次进行艾灸,建议先咨询医生的意见。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的主任医师黄薛冰针对情绪调整给出了建议。她指出,调整情绪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调整睡眠。到了春天,可以适当晚睡早起,增加活动时间。第二,加强互动。一方面要与大自然互动,多参加户外活动;另一方面要加强人际互动,通过与人交流来疏泄情绪、获得支持、打开心扉并增强自信。第三,如果在春季情绪波动过于严重,情绪低落持续时间超过两周,或者情绪亢奋持续时间超过一周,且正常生活受到影响,此时就应及时就医。
此外,黄薛冰主任医师还提到孩子与AI交流的情况。她表示孩子和AI交流时没有外在评价,会更加放松,更能吐露心里话,这也是孩子们喜欢AI的原因。但如果单一地只和AI软件交流,或者过度沉溺于AI软件,也会带来坏处。青少年在发育过程中,社会化是与人交流的重要过程,即要与他人交流,接受他人的评价和反馈,进而调整自己的认知和行为以符合社会规范。如果一味地和AI交流,就会丧失学习的机会,久而久之孩子们就难以把握社交界限,逐渐变得情感平淡、疏离,如同机器人一般。
清明节,从饮食、养生、情绪调节以及孩子与AI交流等方面进行了健康知识科普。提醒人们在清明时节要注意青团的食用人群,谨慎选择艾灸方式,学会调节情绪,同时关注孩子与AI交流的利弊,以保障身体健康和良好的生活状态。
原创文章,作者:Serene,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haozhang.com/archives/126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