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红山古国看中华文明起源的多样性,穿越时空,走进神秘的红山古国

红山文化的起源、特征、族群认同表现,以及红山古国的形成历程,还公布了一场关于“红山古国”解读讲座的相关信息,包括主讲嘉宾、主题、时间、地点、预约方式等。

若要探寻中华文明究竟起源于何处,红山古国或许是一个绝佳的切入点。

红山文化宛如中国北方新石器时代晚期夜空中一颗熠熠生辉的璀璨明珠。它的年代跨度大致处于距今6500至5000年之间。在辽西这片土地上,红山人积极推动内、外文化因素进行持续的交流互动,让不同文化相互碰撞、交融,在不断的演进过程中,迸发出文明的火花。经过漫长的发展,最终形成了独特的红山文明,并顺利进入“古国”阶段。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第五阶段的最新研究成果显示,距今5800年至5200年前后的西辽河流域红山文化牛河梁遗址,被确凿地认定为“古国时代”第一阶段的典型代表。

从红山古国看中华文明起源的多样性,穿越时空,走进神秘的红山古国

红山文化牛河梁遗址的祭坛、积石冢、女神庙(专家提供)

红山文化的族群认同在物质文化方面有着丰富的体现。从器物群逐渐趋同,到墓葬形制、祭祀礼仪、信仰物以及礼器等方面都能看出这种认同。就拿陶器制作工艺来说,它清晰地反映了不同谱系间文化因素的交流情况。西拉木伦河以南的红山文化陶器大多采用泥条盘筑法,而以北地区则多运用泥圈套接法。玉器也是红山文化的典型代表,像“C”形玉龙、玦形龙、玉猪龙、勾云形玉器等,这些玉器的造型大多与宗教信仰和祭祀活动紧密相连,由此还衍生出了“以玉礼神”的观念。此外,在红山文化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的祭祀建筑和墓葬遗址,例如牛河梁遗址的女神庙、积石冢和祭坛,这些建筑布局严谨有序,充分显示出高度的宗教意义和社会组织能力。

从早期不同族群之间的激烈碰撞,到中期文化的广泛交流,再到晚期宗教的逐步统一,红山文化历经了长达1500年的漫长岁月。它生动地展现了中华文明起源的多样性与复杂性。如果用“有融乃大”这个词来概括,正表明只有在多元文化的相互融合中,才能孕育出伟大的文明。而红山古国的形成,无疑就是这一真理的鲜活例证。

1. 红山文化有着怎样的特征?

2. 红山文化出土遗物反映红山人怎样的信仰与文化认同?

3. 红山古国的形成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

3月22日下午14:30,由河南博物院、河南广播电视台举办的2025年中原国学讲堂“行走河南•读懂中国”系列讲堂第7讲(总第405讲),特邀张星德教授,为大家全方位解读“红山古国”。敬请期待!

主讲嘉宾

从红山古国看中华文明起源的多样性,穿越时空,走进神秘的红山古国

张星德,辽宁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考古学会理事,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评审专家库专家。他师从著名考古学家张忠培,长年专注于考古学、历史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其主要研究方向包括中华文明起源史、东北地区先秦考古以及红山文化研究等。他主持了《牛河梁遗址的补充整理与研究》国家社科基金、《数字考古视域下中华文明起源的红山模式研究》辽宁省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等十余项科研项目,出版了《中国古代物质文化史.史前》《辽河流域文明起源史》《东北文化与幽燕文明》等7部研究专著,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还多次荣获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

讲座主题

有融乃大——红山古国的形成

讲座时间

3月22日下午14:30

讲座地点

河南博物院西配楼二楼多功能报告厅

预约通道

预约须知:

1、 3月19日下午5点,预约通道正式开启。

2、中原国学讲堂实行网络实名制预约,请按照预约界面要求如实填写信息。每场讲座采取限额,约满则无法预约。限额将根据疫情防控或安全工作需要适时调整。

3、讲座仅接受个人预约,所有观众(包括儿童)均须预约,预约不成功者谢绝入场。

4、讲座前凭预约成功二维码、身份证领取讲座入场券,持入场券参与讲座。

5、若不能按预约时间参加,请务必提前取消,否则将影响您以后再次网上预约。

本文围绕红山文化和红山古国展开,介绍了红山文化的起源、发展、特征及族群认同表现,揭示了其在中华文明起源中的重要地位和意义。同时,还为大家提供了一场关于“红山古国”解读讲座的详细信息,方便对红山文化感兴趣的人进一步了解相关知识。

原创文章,作者:Isaiah,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haozhang.com/archives/1312.html

(0)
IsaiahIsaiah
上一篇 2025年3月19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19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