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石景山法院举办的一场新闻通报会,围绕当下消费者关注的网购宠物犬患病、培训机构虚假宣传、商家“假一赔十”承诺等消费问题展开。通报会介绍了法院在打击消费欺诈方面的举措,并通报了6起涉消费欺诈典型案例,为消费者和经营者提供法律指引。
您是否还在为一些消费问题而困扰呢?比如,网购的宠物犬患病,这是否构成欺诈?培训机构虚假宣传,该如何维权?商家“假一赔十”的承诺是否有效?别担心,下面这场新闻通报会将为您排忧解难!
在通报会上,石景山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高雪林指出,近年来,随着消费场景和消费模式的不断演变,消费者的维权意识日益增强。在这样的背景下,涉及消费欺诈并提出“退一赔三”诉请的纠纷频繁出现。其中,电视网络购物、宠物交易、高额消费品买卖等领域的欺诈问题受到了群众的广泛关注。
面对这些问题,石景山法院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一方面,明确了电子购物中商品质量达标的判断标准,坚决整治虚假宣传、货不对板等问题,通过司法裁判有力地打击新消费业态中的欺诈行为。另一方面,在案件审理过程中,法院准确区分违约与欺诈,避免出现过罚失衡的情况。通过厘清履约瑕疵与消费欺诈的行为边界,帮助消费者形成合理的维权预期。
随后,石景山法院审管办(研究室)主任王华伟通报了6起涉消费欺诈典型案例。以“网购宠物犬”买卖合同纠纷案为例,法院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认定宠物店虚构隐瞒犬只健康状况的行为构成欺诈,并依法支持了原告“退一赔三”的诉讼请求。这一判决不仅提振了消费者的维权信心,也为保护网络交易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敦促商家诚信履约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而在“人民币藏品交易”买卖合同纠纷案件中,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已经知晓售价、藏品数量等真实信息,经营者并无虚假宣传或者隐瞒真实情况的故意,因此不能仅因交付商品中缺少一枚藏品就认定构成欺诈。该案件的裁判在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同时,也促使消费者形成合理的维权预期,有助于节约消费者的维权成本。
这些典型案例为广大消费者和经营者提供了清晰明确的法律指引,能够促使经营者依法诚信经营,同时,也体现了司法智慧和司法力量,有助于营造一个健康安心的消费环境。
石景山法院新闻通报会的相关内容,针对当下常见的消费欺诈纠纷问题,法院通过明确判断标准、准确区分违约与欺诈等方式打击欺诈行为。通报的6起典型案例具有重要的法律指引作用,既维护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又推动消费者形成合理维权预期,对营造健康的消费环境意义重大。
原创文章,作者:Serene,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haozhang.com/archives/13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