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国家鼓励中小学设置春秋假的政策背景,以湖北省利川市教育局发布中小学放春假通知为切入点,介绍了利川市此前的春假安排,回顾国家相关政策提出情况,列举杭州、多所高校的春秋假实践,提及两会代表建议,同时也分析了中小学推行“春秋假”制度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方向。
近期,国家层面多次表态鼓励中小学设置春秋假,这一举措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而地方层面将如何落实和执行成为焦点话题。
2025年3月18日,湖北省利川市教育局发布了一则重要通知。通知显示,该市中小学将迎来2天的春假,并且这2天春假与清明假期相加,学生们可以享受连休5天的假期。利川市是恩施州下辖的县级市,此次春假仅限于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放假时间为2025年4月7日至8日。
利川市教育局在通知中还提出了要求,各学校应严格遵循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施方案》中关于综合实践活动的相关规定。要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以及本地区、本校的具体情况,精心拟定本校春假期间的综合实践活动计划,让学生在假期中能够有所收获。
据极目新闻报道,记者通过检索发现,利川市并非首次给小学、初中放春假。早在2024年和2023年,该市就曾分别在4月7日、8日或4月6日、7日安排过春假,展现出了一定的连贯性。
事实上,国家层面早在10多年前就已明确学校可放春秋假。《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 – 2020年)》曾明确提出,“在放假时间总量不变的情况下,高等学校可结合实际调整寒、暑假时间,地方政府可以探索安排中小学放春假或秋假”。2014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也表示,中小学可按有关规定安排放春假,这也是为职工落实带薪年休假创造条件。
2014年,浙江省杭州市率先响应国家号召,安排部署中小学放春假,并且这一举措一直延续至今。据浙江媒体报道,近期杭州市上城区、拱墅区、钱塘区等城区已发布了今年春假时间安排,部分春假连上“五一”假期,学生最多能享受9天的假期。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了《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在保障休息休假权益方面,行动方案明确提出,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结合实际探索设置中小学春秋假。3月17日,国家发改委负责人在解读行动方案时再次强调了“鼓励弹性错峰休假,鼓励有条件的地方设立中小学春秋假”等内容,进一步凸显了国家对这一制度的重视。
据中国青年报此前报道,目前全国已有多所高校施行春假或秋假。2020年,教育部曾公开表态,在保证开足开齐国家规定课程,完成好正常教育教学任务和教学时长的前提下,学校放假时间包括春秋假时间由各地、高等学校结合实际做出具体安排。在此背景下,中国人民大学明确今年春假时间为4月底。厦门大学嘉庚学院校历显示,今年该校计划4月26日 – 5月4日放春假,连休9天。去年,四川西南航空职业学院于3月30日 – 4月5日放春假,春假主题为“去赏花·去恋爱”,充满了浪漫与活力。
每年全国两会上,“春秋假”制度都会引发代表委员的热议。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庞永辉今年就春假具体时间安排提出了建议。她表示2025年可优先在“五一”前后增设一周“春假”,形成“五一 + 春假”连休模式,待运行成熟后推广“秋假”。南方地区春假可前置至4月下旬,北方延至5月上旬,高校可弹性延长至2周,形成南北客流梯度。
不过,外界也注意到,与高等学校相比,目前中小学推行“春秋假”制度的并不多。去年还有杭州家长呼吁取消学生的春秋假制度。对此,华声在线曾发表署名付彪的评论文章指出,其中原因不难分析。部分中小学在中高考升学压力下,存在“放春秋假会乱了教学进度”的担忧;不少家长也面临现实困难,孩子放春秋假,自己却不能休年假,不但出游无法实现,连日常照看孩子都可能成问题。
该文认为,全国统一推行学生“春假”制度并非易事,还需要研究出台具体的配套政策措施。只有落实职工带薪年休假,中小学放春秋假的意义才能更好体现,否则就可能成为家长新的负担。各地也要结合实际制定中小学放春秋假的实施办法,学校在教学模式、教学制度上做出相应调整。家长应破除焦虑心理,切实陪伴孩子走进自然、开阔视野、陶冶情操,而不能将春秋假变成孩子的“第四学期”。
本文围绕国家鼓励中小学设置春秋假这一热点,以利川市中小学放春假为案例,介绍了各地及高校的实践情况和两会代表建议,同时分析了中小学推行“春秋假”制度面临的问题,指出全国统一推行需配套政策,学校、地方和家长都应积极做出调整。
原创文章,作者:Serene,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haozhang.com/archives/13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