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单,中卫市的陈进德、于振玲成功入选,重点介绍了于振玲在传承中宁蒿子面制作技艺以及推动其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方面的贡献,同时还列举了中卫市目前各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和传承人的数量。
3月17日,一则令人振奋的消息从文化和旅游部传来,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单正式公布。在这份备受瞩目的名单中,来自中卫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陈进德、于振玲成功入选,为中卫市的非遗传承事业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
画面中,于振玲(右一)正自信地展示着制作完成的蒿子面,那一碗色香味俱佳的蒿子面,仿佛承载着无数的故事和希望。
于振玲:一碗蒿子面,抻出乡村振兴新天地
于振玲是中宁县石空镇枣园乡人,她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中宁蒿子面制作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在母亲的悉心熏陶下,小小年纪的她在13岁时就已经能够独立完成蒿子面的制作,这份技艺在她的手中逐渐生根发芽。
自2007年中宁蒿子面制作技艺入选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以来,于振玲深知自己肩负着传承和发展这一传统技艺的重任。她积极投身于培养学员的工作中,耐心地帮助学员们解决技术上的难题。在她的努力下,中宁蒿子面这一传统美食逐渐走出了中宁,走向了不同的城市。如今,中宁蒿子面线下门店已超过百余家,分布在各个角落。与此同时,她还紧跟时代步伐,开通了线上售卖渠道,让更多的人能够品尝到正宗的中宁蒿子面。于振玲的不懈努力,不仅让传统技艺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更让中宁蒿子面成为了中宁又一张闪亮的名片,走向了全国。
据了解,目前中卫市在非遗传承方面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共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5项,自治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67项,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61项,县级非遗代表性项目62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人,自治区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66人,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19人,县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74人。这些数据背后,是无数像陈进德、于振玲这样的非遗传承人的默默付出和坚守。
本文介绍了3月17日中卫市陈进德、于振玲入选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着重讲述于振玲传承中宁蒿子面制作技艺,通过培养学员、拓展门店和开通线上渠道,让传统技艺焕发生机,助力乡村振兴。同时展示了中卫市各级非遗项目和传承人的数量,凸显当地非遗传承成果显著。
原创文章,作者:Isaiah,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haozhang.com/archives/15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