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观砚投资联手中路股份收购全球知名高端自行车品牌Factor Bikes约53%股份这一事件,深入剖析了交易细节、双方意图,同时探讨了跨境并购在当下一级市场的意义,以及消费投资领域的新趋势。
在商业的浪潮中,又一笔备受瞩目的跨境并购交易浮出了水面。
近日,由专业的PE机构观砚投资主导,它携手上海老自行车国货品牌“永久”的母公司中路股份,成功收购了全球知名高端自行车品牌Factor Bikes约53% 的股份。此次交易金额约为3816万美元,若折合人民币,大约是2.76亿元。
单从交易金额来看,这只能算是一笔中小型的并购交易。然而,这笔交易却有着独特的代表性,它承载着当下一级市场的某种共识。在详细展开交易细节之前,我们不妨先得出几个重要结论。
对于一级机构而言,不能仅仅将目光局限于激烈的内卷竞争之中。实际上,跨境并购已经成为了局部的共识。尽管从表面上看,跨境并购显得比较冷门,而且操作起来难度也不小,但它所蕴含的空间和成功的几率要比我们想象的更高。已经不止一家机构在跨境并购的道路上蹚出了成功的案例。
消费投资领域显然还有着极大的发展空间。就拿这两年上市的消费企业来说,像老铺黄金、布鲁可、蜜雪冰城等,它们在二级市场的表现相当亮眼。而跨境并购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就是将稀缺优质的海外品牌,嫁接到尚待开发、具备高增长潜力的中国市场。
不要嫌弃单个项目规模小,也不要给自己设置过多的限制,毕竟道路都是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
Factor Bikes成立于2007年,是一家专注于高端公路自行车的公司。虽然这个品牌成立的时间不长,但它却有着“高贵”的血统。它是由英国超跑品牌阿斯顿马丁联手Bf1 systems合作研发成立的。而Bf1 systems是一家专门为阿斯顿马丁、法拉利、兰博基尼等超跑品牌提供金属、碳材料、流体力学等级技术服务的供应商。
Factor Bikes的产品以高性能、出色的空气动力学设计和精湛的碳纤维制造工艺而著称。这些产品广泛应用于专业赛事,比如著名的环法自行车赛。其产品的定价从8千到1万美金起步,市场覆盖范围包括欧洲、北美和亚洲。在2019 – 2024年期间,该品牌的销售额年复合增长率超过了40%。
在中国市场,Factor Bikes仍然属于小众高端品牌。不过,有一个人却为它在中国提升了不小的知名度,他就是彭于晏。在电影《破风》中,彭于晏骑的就是Factor Bikes。
本次交易的契机是老股东的退出,交易通过老股收购和增资相结合的方式完成。其中,观砚资本以1989.58万美元收购了Factor Bikes的29.55%股权,并对公司增资300.00万美元;中路股份以1326.39万美元收购了Factor Bikes 19.70%股权,并增资200.00万美元。
一个有趣的现象出现了,当交易消息一经传出,有些用户的心态瞬间“崩了”。他们原本是高端公路车用户,这下感觉自己仿佛成了永久车主。毕竟,80年代的老国货“买菜车”永久,和“环法战车”Factor Bikes的定位相差过于悬殊,这颇有点当年吉利拿下沃尔沃的意味。
事实上,中路股份并非是对Factor Bikes进行控股或入主。交易完成之后,中路股份将持有21.15%股权。不过,这笔交易却让中路的股价迎来了一波上涨。在交易披露之后,中路股份的股票收获了一个涨停,至今累计涨幅超过了15%。
按照披露的信息,“老前辈”中路股份是以学习和实现双赢的心态参与这次交易的。作为首批在上海证交所上市的公司之一,中路股份的核心品牌“永久”已经拥有超过80年的历史,并且搭建了丰富的自行车产品线。通过本次投资和合作,中路股份的目标是“形成自主研发国际顶级碳纤维自行车的技术能力”,以此来推进市场开拓。同时,借助Factor Bikes在海外成熟的销售网络和经营体系,促进永久品牌高端车的出海。另外,还打算对自行车生产产业链进行延伸和整合,挖掘多元化的盈利点。
Factor Bikes的最大股东其实是观砚投资。交易完成之后,观砚投资将持有Factor Bikes约32%的股份,高于管理层约25%的持股比例;其次是中路股份,持股约21%;四届环法自行赛冠军、Factor Bikes董事Chris Froome,持股约9%,其余的股份由少数股东持有。
观砚投资是一家背景顶尖的新锐PE基金,其核心团队均来自摩根士丹利前亚洲PE基金团队。该基金于2023年成立,并完成了首支人民币基金首关。团队过往的代表案例包括KAPPA(重要少数股权、资产剥离并购、IPO)、百丽、飞鹤乳业(私有化退市、重要少数股权、再上市)、KORRES简腊、飞利浦家居控制业务单元、DSG东南亚等等。具体内容我们曾在《PE新力量,一举开募20亿》一文中有过介绍。
Factor Bikes的收购,对于观砚投资来说,算是在其熟悉的“舒适区”内进行的操作。在这之前,观砚还完成了对电动越野车虬龙科技的管理层收购(MBO)。
按照新闻稿的表述,观砚投资的投资逻辑可以概括为两点:其一,骑行的性质发生了转变,在亚太地区尤其是中国,自行车已经呈现出从通勤方式向户外运动和生活方式转变的长期趋势;其二,从市场容量来看,中国及亚洲的自行车用户基础庞大,有望在未来十年内成为全球最大的高端公路自行车市场。
一组数据显示,目前中国高端公路车市场的年增速高达50% – 70%左右。
这不禁让我想起一位头部消费投资机构合伙人的总结。在他看来,消费之所以是一个长青行业,在于其内在生命力的强大。不论经济处于上行阶段还是面临宏观压力,不论经济、社会、人口如何变化,都会持续有新的业态、品牌、产品不断诞生,以满足不同类型消费者的需求。
Factor Bikes本质上是一个高端户外奢侈品牌。目前种种迹象表明,奢侈品行业正在发生一些结构性的变化。一方面,传统奢侈品出现了萎缩的情况。本恩发布的《2024年中国奢侈品市场》报告显示,由于消费者信心不足,2024年中国内地个人奢侈品市场下降了18% – 20%,预计2025年与2024年的情况基本持平。
另一方面,奢侈品正在进行重新定位。典型的例子就是老铺黄金,它用一口价打破了传统黄金的定价方式,以“中式老钱”的奢侈品定位,将比大牌包包更实在的黄金珠宝卖给贵妇群体,借助金价上升实现了业绩的大幅增长。其股价自上市9个月以来大涨了10倍,市值早已突破千亿元。
高端户外领域的增长同样十分显著。比如始祖鸟的母公司亚玛芬体育,2024年的数据显示其中国市场同比增速超过了53%,成为了增长的核心动力。“中产三宝”之一的LuLuLemon近期披露的三季财报也显示,中国已经成为LuLuLemon在全球增速最快的市场,前三季净营收增长近40%。
具体到一级机构的投资策略,海外优秀品牌与中国市场相结合的并购切口已经被敏锐的VC和PE捕捉到了。
比如不久前,投中网报道过众为资本的一笔跨界并购案例。众为资本是安踏收购亚玛芬的财团成员之一,几年后它联手丁世忠家办主导了对意大利百年高端床上用品品牌Frette的收购。Frette被称为“床品中的爱马仕”,这笔交易的体量不算大,但其逻辑与Factor Bikes的收购有着相似之处,即更注重个人体验和健康生活方式的奢侈品体验。而中国同样是尚未充分开拓但增速最高的高端床品市场。
中国VC的风向标红杉近两年在跨境收购方面动作不断,它收购了法国设计师品牌Ami、Marshall音箱,今年还在东京设立了办公室。不久前,高瓴也被报道正在筹备一支规模不小的全球并购基金。
回到观砚投资联手中路股份对Factor Bikes的收购这一事件,虽然这只是一笔小而美的交易,但在整个一级市场都在寻找新增量、新策略、新方法的关键时刻,它代表了某种局部的共识。
“资产荒”这个话题市场已经讨论了好几年,成长期投资逐渐式微,投资方向开始向两头延伸。一头是VC甚至FA在积极进行项目孵化,另一头则是并购。然而,自去年924并购六条发布至今,国内市场的并购仍然处于雷声大、雨点小的状态。最近,数个半导体跨界并购接连失败,某家深圳VC引以为傲的控股并购也迎来了令人意想不到的转折。
中国的VC/PE市场学习自美国,但发展至今却没有可对标的模式,这逼着一级机构不得不硬着头皮突破自我。上述案例或许为它们指明了一条道路,虽然跨境并购看着门槛很高,但说不定这也是一条可行的发展之路。
本文围绕观砚投资联手中路股份收购Factor Bikes这一事件展开,详细介绍了交易情况、双方背景及意图。同时,结合当下消费投资趋势和奢侈品行业变化,指出跨境并购在一级市场成为局部共识。在国内并购市场遇冷的情况下,跨境并购或为一级机构开辟新的发展路径。
原创文章,作者:Dermot,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haozhang.com/archives/15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