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广东越疆机器人公司推出的全尺寸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Dobot Atom展开,介绍了其价格意义及对量产时代的预示,还提及中国工信部对人形机器人市场的规划,以及专家孙立宁、刘伟对机器人未来发展和面临挑战的观点。
在3月18日,广东机器人“七剑客”之一的越疆机器人公司,完成了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创举。该公司正式推出了全球首款全尺寸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Dobot Atom。这款机器人可不简单,它同时具备了灵巧操作和直膝行走的能力,仿佛是从科幻电影中走出的智能伙伴。而它的问世,更是为全尺寸人形机器人市场带来了重大变革,标志着全尺寸人形机器人正式踏入了19.9万元的价格带。这一价格的突破,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颗巨石,激起层层涟漪,预示着人形机器人的量产时代或许会提前到来。
对于中国的人形机器人市场而言,早在2023年11月,工信部就发布了《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在这份重要的文件中,明确指出到2027年,人形机器人产业将加速实现规模化发展。届时,其应用场景会更加丰富多样,无论是在工业生产线上协助工人完成复杂任务,还是在服务行业为人们提供贴心的服务,都将成为可能。相关产品也将深度融入实体经济,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新引擎,为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俄罗斯工程院院士孙立宁对未来机器人的发展有着独特的见解。他认为,未来的机器人应该拥有像手机、电脑一样的操作系统,这个操作系统就像是机器人的“大脑”,能够把人的技能植入其中,让机器人不仅仅是执行简单的指令,还能与人类进行情感交互。想象一下,未来我们的机器人伙伴能够理解我们的喜怒哀乐,给予我们温暖的回应,那将是一幅多么美好的画面。同时,孙立宁院士还指出,学科交叉是机器人未来发展的生命力来源。就像机器人与微纳米技术结合,产生了微纳机器人等新的研究方向,为机器人领域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北京邮电大学人机交互与认知工程实验室主任刘伟则聚焦于人形机器人面临的技术挑战。他认为,人形机器人面临着伺服控制、人工智能、运动控制这三大关键技术及挑战。进一步细分,还可分解为动力和能源管理、机械设计和运动控制、感知与感知处理、智能决策与规划、人机交互与安全性、成本和可用性6个主要挑战。这些挑战就像是横在人形机器人发展道路上的一道道关卡,需要科研人员不断努力去攻克。此外,刘伟主任还指出,人形机器人可以被视为一个典型的人 – 机 – 环境生态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机器人、人类用户和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一个复杂且动态的生态系统。这意味着在研发人形机器人时,不仅要关注机器人本身的技术,还要考虑到它与人类和环境的相互关系。
本文介绍了越疆机器人公司推出的全尺寸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Dobot Atom,其价格突破预示着量产时代或提前到来。同时提及工信部对中国机器人产业的规划,以及专家孙立宁、刘伟分别对机器人未来发展和面临挑战的看法,展现了人形机器人市场的广阔前景和发展中的诸多要点。
原创文章,作者:Serene,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haozhang.com/archives/16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