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万亿市值背后:高端化进击与未来挑战,小米年报亮眼:业务增长强劲,未来战略布局揭秘

本文聚焦小米集团在站上万亿市值后发布的“史上最强”年报,详细阐述了其2024年的营收、利润等业绩表现,分析了手机、汽车、IoT等业务在高端化战略中的进展和成果,探讨了小米在站稳万亿市值后如何进一步打开增长空间以及未来的发展战略和目标。

在21世纪的商业浪潮中,小米集团(1810.HK)无疑是一颗耀眼的明星。在成功站上万亿市值的高峰后,小米集团公布了一份堪称“史上最强”的年报。

2024年,小米展现出了强大的发展态势。全年实现营收3659亿元,与上一年相比,同比增长幅度高达35.0%;经调整净利润更是达到了272亿元,同比增长41.3%。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第四季度,小米单季营收首次突破千亿大关,达到了1090亿元,同比增长48.8%;经调整净利润为83.16亿元,同比增长69.4%。如此优异的成绩,无疑彰显了小米在市场中的强劲竞争力。

年报发布后的3月19日,资本市场也给予了积极的回应。小米集团港股股价收涨0.95%,报58.2港元/股,市值超过1.46万亿港元。

2024年是小米“人车家全生态”战略正式启动的重要年份。在3月18日晚间举行的财报电话会上,小米合伙人、集团总裁卢伟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目前小米“人车家全生态”闭环的协同效应才刚刚开始显现,未来还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从这份年报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小米的各项业务都有着出色的表现。手机业务作为冲击高端市场的“排头兵”,取得了显著的进展;汽车业务则成为了小米的第三条增长曲线,发展势头迅猛;IoT业务继续发挥着“利润稳定器”的作用,既能稳固市场份额,又具备进一步拓展的能力。

财报显示,小米在智能电动汽车领域迈出了坚实的步伐。2024年,小米在智能电动汽车等创新业务上的收入达到了328亿元。

3月18日,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在社交平台上宣布了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小米汽车将2025年全年的交付目标从原计划的30万台提升至35万台。此前,雷军还透露小米汽车刚刚完成了第20万辆新车的交付,这标志着小米汽车的量产能力与市场认可度都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3月19日,市场上传出消息,称小米将扩大在建的二期工厂至约105公顷,以应对持续增长的订单需求。记者就此向小米方面求证,但对方暂未给出回复。

然而,在辉煌的业绩背后,小米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在万亿市值的光环下,如何持续保持增长动力、如何在高端化战略中实现全球突破,成为了市场关注的焦点。

卢伟冰表示,未来小米的高端化战略将有更宏大的布局。它将从手机和汽车领域拓展到全品类、全生态,从中国市场迈向全球市场。他认为,随着各项战略的稳步推进,以及持续的科技创新和管理变革,小米将迈向更高的发展阶段。

高端化野心

近年来,“高端化”成为了小米全力塑造的品牌形象关键词。

2022年,小米首次提出“规模与利润并重”的经营理念,从过去单纯追求“规模为先”,逐步转变为追求“长期持续高质量增长”。

在战略规划层面,小米在2023年明确了“人车家全生态”的总体战略,并将总体战略的实现路径拆解为高端化战略、产业能力领先战略、AI战略、OS战略、新零售战略等六大子战略。

2024年,小米进一步明确了新十年的奋斗目标,即成为全球新一代硬核科技引领者。如今,这场宏大的战略棋局已然步入中盘,从年报中我们可以隐约窥见其中的发展脉络。

卢伟冰曾表示:“我们把在规模和利润之间取舍的单一命题,转变为认知和能力建设的长期命题,希望通过底层能力的提升来实现长期高质量的经营和成长。”从小米交出的这份成绩单来看,它已经从过去的规模狂奔转向了利润精耕。

其一,手机业务正逐步调整发展方向,从以往注重销量,转向着重提升产品单价。苹果作为行业巨头,长期占据高端市场的高地,而小米则迎难而上,选择对标苹果。在近年来的新品发布会上,小米屡次将新机与苹果手机进行对标。从市场数据中,我们能直观地感受到小米的“逆袭”成果。2024年,在中国大陆地区,小米高端智能手机出货量占整体智能手机出货量的比例升至23.3%。其中,4000元~5000元价位段市占率跃至24.3%;5000元~6000元价位段市占率也达到9.7%,创历史新高。卢伟冰以小米15 Ultra为例,指出这款面向6K超高端市场的产品,比上代同期销量增长超80%,充分证明了小米高端化路线的正确性。

其二,汽车业务成为了小米继手机、IoT之后的第三条业绩增长曲线,全年为小米贡献了328亿元的收入。2024年3月,小米SU7一经推出便成为爆款车型,上市9个月累计锁单超24.8万台;截至2025年2月,小米SU7已连续5个月交付量超2万台;截至3月18日,累计交付达到20万台。2025年初,小米SU7 Ultra更是来势汹汹,直指高端车型市场。其开售仅3天大定就突破1.9万台,锁单超1万台,直接提前完成全年任务。

其三,IoT业务继续发挥着“利润稳定器”的重要作用,具备攻守兼备的特性。财报显示,2024年小米IoT业务首次营收突破千亿元,毛利率同比提升3.9个百分点至20.3%,达到历史新高。其中,大家电业务收入同比增长55%。卢伟冰表示:“在手机和汽车比较稳了之后,我们就开始推进其他产品的高端化。去年我们在空调、洗衣机方面推出了两款行业的爆品,无论是我们的空调还是双滚筒洗衣机,在行业都是非常创新的。”这意味着,在小米的高端化战役中,IoT业务仍有一定的发挥空间。

卢伟冰在业绩会上强调,未来,小米的目标是推进全品类高端化。“我们不仅要在手机的6000元以上价位段继续向上突破规模,同时,我们的高端化战略还要从手机和汽车领域拓展到全品类、全生态,从中国市场迈向全球市场。”

离2万亿市值还有多远?

从汽车到手机,从智能家电到生态链产品,小米通过技术创新与用户洞察的深度结合,持续向高端市场进发。与此同时,市场也给出了积极的反馈。2025年开年,小米的股价便一路高歌猛进,2月首次突破万亿港元。年报发布后,3月19日,小米集团港股股价收涨0.95%,报58.2港元/股,市值超1.46万亿港元。

在机构分析人士看来,除了各业务线全面增长外,近期小米股价增长的背后,尚未发布的AI智能眼镜、YU7车型以及MIX系列手机,也是关键的催化剂。多家机构也纷纷调高了小米的目标价。例如,中金公司指出,小米2024年四季度业绩超出其预期,主要是互联网业务收入及毛利率超预期,汽车业务毛利率超预期。综合考虑盈利预测调整和对公司长期汽车及AI相关前景的看好,上调目标价14.9%至70港元。此外,花旗也上调了对小米的目标价。不过,花旗也提到,小米的物联网、互联网及电动汽车毛利率均优于预期,但整体毛利率因安装服务成本激增而低于预期。

然而,也有机构对小米股价的增长保持谨慎乐观的态度。摩根大通发表报告指出,小米的基本因素继续保持强劲,核心盈利稳健增长,电动车出货势头强劲,但相信在近期强劲的表现后,今年留给市场的惊喜空间已经不大。该行认为,虽然基本因素仍然强劲,但对于小米电动汽车持续强劲增长、物联网和智能手机因消费补贴以及在智能眼镜、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等新领域取得突破(尚未得到证实)的一些预期,其现在的股价定价已非常乐观。

机构的观点折射出,在站稳万亿市值后,小米后续如何进一步打开增长空间,成为了市场关注的重点。

在电话会上,谈及未来的发展战略和目标,卢伟冰表示,首先,小米将持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打造长期科技护城河,致力于成为全球新一代的硬核科技引领者。“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全力推动AI技术在各个终端产品的落地。AI技术已经渗透至我们各项业务中,未来我们将用AI重构澎湃OS底层,目标2 – 3年内完成向AIOS的进化,全面提升用户体验。 ”他提到。

其次,小米将从产品出海走向模式出海。推进全品类和全球化的高端化,并在海外建立新零售,通过全球基建实现模式输出,以实现长期持续高质量增长。同时,小米也将稳步推进组织与管理体系的优化升级,不断挖掘未来管理变革的增量红利。

最后,卢伟冰重申,小米汽车及其他业务的成功再次证明了小米模式和小米方法论的强大和普适性,即通过精准的用户洞察和高压强的研发投入,持续打造超越用户预期的爆品,通过高效率、高质量的新零售模式提供销售和服务。“我们坚信,这套模式和方法论将持续赋能小米所有业务的长期发展。2025年,我们已经开启了全新的征程。我们相信,随着各项战略的稳步推进,以及持续的科技创新和管理变革,小米将迈向更高的发展阶段。”他说。卢伟冰认为,未来的小米,依旧充满无限可能和想象力。

本文深入剖析了小米集团在万亿市值背景下发布的年报,展现了其在2024年各业务线的出色表现,尤其是在高端化战略上取得的显著成果。然而,小米也面临着持续增长和全球高端突破的挑战。未来,小米计划通过加大科技创新、推进模式出海和优化管理体系等战略,迈向更高的发展阶段。虽然机构对其股价增长看法不一,但小米凭借自身强大的模式和方法论,未来发展仍充满想象空间。

原创文章,作者:Isaiah,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haozhang.com/archives/1691.html

(0)
IsaiahIsaiah
上一篇 2025年3月20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20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