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于3月3日安徽省政府批复同意筹建多个经济开发区一事,重点介绍了安徽合肥瑶海经济开发区的相关情况,包括其规划、跨市合作模式、产业选择以及三地此前的合作交流等内容,展现了“飞地经济”在区域协同发展中的探索与实践。
3月3日,一则重磅消息引发了广泛关注,安徽省政府正式发布批复,同意筹建包括安徽合肥瑶海等在内的多个经济开发区。据合新闻记者了解,此次获批筹建的安徽合肥瑶海经济开发区别具特色,它分为三个区块,这一举措不仅是全省首个获批筹建的跨市省级经济开发区,更是“飞地经济”区域合作模式的一次重要探索。
规划面积最大 三地共同申报
此次省政府批复同意筹建的经济开发区共有4个,分别是安徽合肥瑶海经济开发区、安徽滁州浦口南谯经济开发区、安徽滁州顶山汊河经济开发区、安徽马鞍山江宁博望经济开发区。在这4个经济开发区当中,安徽合肥瑶海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面积最大,按807.01公顷控制,并且分为三个区块。
其中,区块一规划面积189.28公顷,其具体的四至范围为东至相城路 – 汊涧路、南至新安江路、西至大众路 – 皇甫山路、北至包公大道。区块二规划面积114.12公顷,四至范围为东至仲景路、南至神龙大道 – 香岩路、西至龙磁大道、北至元化路 – 安康路。另外,区块三规划面积503.61公顷,四至范围为东至一元大道、南至寿春东路、西至胜利路、北至古碑路。
消息一经公布,迅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不少瑶海区市民兴致勃勃地在网络上对照地图,试图依据四至范围划出区块的具体位置。然而,令人意外的是,在瑶海区的版图上,始终无法找到区块二、区块三的相关道路。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3月19日,瑶海区有关部门相关人士向合新闻记者揭开了谜底。原来,这三个区块并非都在瑶海区。除了区块一位于瑶海区地界,区块二在合肥市庐江县,区块三则是在六安市金安区。“这个开发区由瑶海区与庐江县、六安市金安区三地共同申报。”相关人士证实,安徽合肥瑶海经济开发区是安徽省首个获批筹建的跨市省级经济开发区。这也就意味着,今后,安徽合肥瑶海经济开发区拟按照“一区三园”的方式打造,其中“三园”分别为瑶海园区、庐江园区和金安园区。
同时,省政府要求,有关市人民政府要将开发区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管,按程序履行具体用地报批手续,督促开发区严守开发边界,强化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控制线、城镇开发边界控制线等刚性约束,从严控制建设用地规模,节约集约利用土地。
创新“飞地经济”合作机制
一直以来,开发区都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相关人士表示,由于多次区划调整等历史原因,瑶海区此前一直没有省发改委审核认定的省级经济开发区。2017年6月,安徽省政府出台关于促进全省开发区改革和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县(市、区)原则上实行“一县一区”。2019年2月,安徽省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促进全省开发区规范管理的通知,再次明确了这一原则。而瑶海区满足这一申请条件。
瑶海区位于合肥市主城区东部,面积62.76平方公里,辖1个镇、11个街道,“七人普”常住人口为86.2万人,是全国综合实力、投资潜力双百强区,安徽省制造业发展综合十强区。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2017年6月,国家发改委等八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支持“飞地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创新“飞地经济”合作机制。2021年3月,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鼓励探索共建园区、“飞地经济”等利益共享模式。
按照长三角一体化、合肥都市圈一体化发展相关工作部署,瑶海联合庐江、金安三方积极践行“飞地经济”合作理念,共同探索协同发展新模式,这成为了全省“园区共建”发展的创新案例。相关人士表示,瑶海区与庐江县、六安市金安区联手,共同申报省级经济开发区,符合开发区申报发展的引领性、先行性、创新性。建设安徽合肥瑶海经济开发区不仅有利于探索协同发展新模式,填补了瑶海区没有省级经济开发区的空白,也是“飞地经济”区域合作模式的一次重要探索。“飞地经济”可以推动实现土地、政策、创新等要素跨区域重构,让“飞出地”的优势资源和要素输入到“飞入地”,有效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形成“飞出地”和“飞入地”互利共赢局面。未来,安徽合肥瑶海经开区的设立有利于促进三方资源信息共享、项目要素流动和功能互补,能有效调整瑶海产业发展空间,破解庐江园区项目落地难题,推动金安园区产业跨越式发展。相关人士还表示,通过探索“总部 + 生产基地”等合作模式,有利于破除发展空间限制,有利于加快推动合六同城化发展,助力合肥都市圈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初步选择三大主导产业
此次,省政府在批复中要求,获批筹建的4个经济开发区要积极谋划产业发展路径,培育壮大优势产业集群,坚持以发展实体经济为主的功能定位,聚焦做强做优主导产业。那么,三个园区分别位于不同县域的安徽合肥瑶海经济开发区,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哪些产业会成为重点发展对象呢?
“整个开发区初步选择软件及信息服务、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三大主导产业。”有关人士向合新闻记者透露,目前,三地当前产业发展方向既有重合,也有互补。目前,全省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都处于亟待发展阶段,合肥市正在积极争创“中国(合肥)软件名城”,同时安徽省和合肥市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等制造业发达。安徽合肥瑶海经济开发区选择软件及信息服务业作为主导产业拥有广阔的工业应用场景,区域竞争压力不大,发展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大有可为。相关人士透露,目前,软件及信息服务业主要集聚在瑶海园区。依托中国网谷“一谷三基地”、安徽省药品MAH转化中心等平台载体,瑶海园区形成了新一代信息技术、生命健康等一定规模的产业聚集,引进乐聚机器人、深城交等重点企业,已签约的禾丰科技等项目亟需产业承接地。而庐江园区以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智能制造为主导产业,目前已经集聚了光势能新能源、爱宠生物、吉文汽车零部件等龙头企业。金安园区是安徽省政府确定启动建设的合六(金安)市际合作区,周边有格恩半导体、科大国创、明天氢能、豪斯特汽车零部件、文轩新能源等一批重点企业,六安大学科技园、安徽工业技术创新研究院六安院相继落户金安区,提供了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创新生态。
三地合作交流互动频繁
合新闻记者梳理发现,三地联合打造经济开发区并非一时冲动之举。近年来,瑶海、庐江、六安金安三地各个层面的合作交流互动频繁。2023年12月20日,合肥都市圈产业对接会在合肥举行。会上,六安市金安区与合肥市瑶海区、庐江县签订了合六共建园区框架协议。当时,金安区政府网发布的公开信息称,合六共建园区将采取“一区多园”合作模式,金安区、瑶海区、庐江县三方共同申报创建瑶海经济开发区,在此基础上,分别设立金安园区、瑶海园区和庐江园区。金安区表示,“一区多园”合作模式形成后,将有利于该区打造一流的产业生态,助力金安高质量发展。
去年1月,安徽瑶海经济开发区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曾对外征求公众意见。2024年1月,金安区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2024年,金安区将积极与瑶海区、庐江县共申共建省级开发区。去年3月22日,六安市第十六届桃花节开幕。桃花节上,合肥市庐江县、瑶海区与六安市金安区共同发布了“合六同城”客源地宣言。去年7月18日,金安区党政代表团来瑶海区学习考察。在座谈会上,金安区委主要负责人表示,金安是六安东向发展的桥头堡、经济建设的主战场、开放合作的主平台,紧邻合肥、空间广阔,是瑶海产业近地配套、梯度转移的最佳区域。去年8月16日,瑶海区党政代表团到庐江县考察。在这次考察中,瑶海区委主要负责人表示,希望与庐江县在产业园区共建、文旅产业发展、城市更新等方面加强合作交流,实现更高水平跨区域协调发展。
本文详细介绍了安徽合肥瑶海经济开发区获批筹建的情况,该开发区是全省首个跨市省级经济开发区,采用“一区三园”模式,由瑶海区、庐江县、六安市金安区三地共同申报。其在规划、产业选择上有独特之处,且三地此前合作交流频繁。这一举措不仅填补了瑶海区无省级开发区的空白,更是“飞地经济”区域合作模式的重要探索,有望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协调发展。
原创文章,作者:Edeline,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haozhang.com/archives/18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