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县域经济活力:“串珠成链”的魅力与潜力,“串珠成链”: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密码

本文围绕县域经济发展展开,以贵州等地为例,阐述了“串珠成链”式发展模式在县域经济中的重要性及实践成果,强调其对城乡协同发展和居民增收的积极意义。

探寻县域经济活力:“串珠成链”的魅力与潜力,“串珠成链”: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密码

2023年4月6日,在贵州省铜仁市江口县怒溪镇骆象村的生态茶园里,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游客们穿梭在翠绿的茶树间,正兴致勃勃地体验着采茶的乐趣。这温馨的场景,不仅展现了乡村旅游的魅力,也从侧面反映出县域特色产业发展带来的活力。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里,专门用一个章节对壮大县域富民产业进行了详细部署。文件中明确提出,要“推进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实施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打造特色农业产业集群”。这一系列举措就像是一场精心策划的“育苗行动”。推进转型升级和实施精品培育,就如同在众多的“苗子”中挑选出“优质苗”,为县域经济的发展奠定基础。而打造产业集群,则是将这些“优质苗”合理规划种植,形成一片“致富田”,实现可持续发展。

目前,在我国不少县域地区,农业及相关产业依然是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在这样的背景下,做好“土特产”这篇大文章就显得尤为重要。推动传统农业“接二连三”,也就是促进农业与第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这正是“串珠成链”发展模式的内在要求。只有这样,才能让县域经济的每一颗“珠子”都发挥出最大的价值。

县域并非孤立存在的“孤岛”。打破地域的界限,加强与毗邻地区的协作配合,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一方面,这能帮助产业链供应链摆脱“低端锁定”的困境,提升产业的竞争力;另一方面,这也是实现“错位发展、串珠成链”的有效途径。通过与周边地区优势互补,各展所长,能够形成更加完整、高效的产业体系。

以贵州为例,近年来,贵州省积极鼓励各县发挥自身优势,取长补短。各县结合自身的资源禀赋,明确产业定位,做到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游则游、宜商则商。在这样的发展思路下,贵州培育出了一批区域特色优势产业和经济板块,放大了集聚效应,涌现出了许多县域经济发展的成功典型。

在赤水河畔,曾经一家独大的白酒产业如今已转变为集群发展模式,众多白酒企业相互协作、共同发展,提升了整个产业的竞争力;在铜仁江口,飘香的抹茶不仅在国内市场受到欢迎,还走向了世界舞台;修文县的猕猴桃、余庆县的水稻实现了全产业链发展,从种植、加工到销售,每一个环节都紧密相连,创造了更高的附加值。这些主导产业就像一颗颗璀璨的珠子,串成了线、连成片、聚成了链,成为支撑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崭露头角。它们生动地展示了我国县域在“错位发展、串珠成链”道路上的积极探索和实践成果。

“县域强,则全域强;县域兴,则全省兴、国家兴。”无论是“错位发展”还是“串珠成链”,其核心目标都是实现城乡优势互补、协同共进,让城乡居民都能共享发展成果。正如总书记所说,要“推动兴业、强县、富民一体发展”“在产业发展中促进群众增收致富”。通过“串珠成链”的发展模式,县域经济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城乡居民的生活也将变得更加美好。

本文聚焦县域经济发展,以中央一号文件为指引,阐述了“串珠成链”发展模式的内涵和重要性。通过贵州等地的实践案例,展示了该模式在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城乡协同共进方面的显著成效。强调了“串珠成链”对于兴业、强县、富民的积极意义,为我国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思路和借鉴。

原创文章,作者:Isaiah,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haozhang.com/archives/1817.html

(0)
IsaiahIsaiah
上一篇 2025年3月20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20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