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滨州邹平九户镇成家村的土豆种植情况,介绍了春耕时节当地利用先进农机进行土豆种植的高效方式,以及农业部门的技术指导和订单农业模式,展现了当地探索特色农业发展、推动乡村振兴的新举措。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年好景在春耕。”阳春三月,当大地逐渐从沉睡中苏醒,万物开始焕发出勃勃生机,滨州邹平市九户镇也迎来了春季田管和春耕备耕的关键时期。在九户镇成家村那片广袤的马铃薯种植基地里,一幅热闹非凡的春耕画卷正徐徐展开。村合作社的成员们如同勤劳的蜜蜂,正紧紧抓住这宝贵的农时,争分夺秒地种植土豆,田间地头到处都是他们忙碌的身影,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
一位九户镇成家村的村民站在田边,看着正在作业的北斗导航播种机,不禁感慨万千:“以前种土豆可麻烦了,得先施肥,再上垄,然后覆膜,整个流程下来效率特别低,而且还容易出现施肥不均的问题。现在好了,有了机械化播种,播种、施肥、覆膜、铺设滴管这些工序一气呵成。以前人力一天才能完成的工作量,现在机械一个小时就能搞定,种得又快又好,真是帮了我们大忙啊!”
为了实现土豆的大面积规模化种植,成家村合作社在2025年引入了更加先进的农机设备。在种植现场,那台搭载北斗导航的全自动播种机格外引人注目。它就像一个不知疲倦的智能劳动者,不需要司机师傅全程进行方向控制,司机师傅只需要偶尔观察一下周边情况就行。随着机器缓缓前行,土豆种和化肥均匀地被布置在松软的土地上,就像给大地精心播撒下希望的种子。而且,机器走过的地方,滴灌的管道已经铺设妥当,连农膜和压在农膜上的土都自动铺设完毕,整个过程行云流水,高效有序。
成家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成金锋介绍说:“2025年我们村合作社种植的土豆品种为226,又叫蒙古白,种植面积将近300亩。这种土豆口感非常好,含糖量低,富含高纤维,在市场上的认可度很高。预计亩产可达7000 – 10000斤,这可是实实在在的丰收希望啊!”
除了依靠科技创新的力量,种植技术的指导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邹平市农业局干部、驻成家村第一书记杨文罡就是村民们眼中的“农业专家”。他说道:“2025年是成家村第一年大规模种植土豆,在种植之前,我们先施了一遍农家肥作为底肥。在种植过程中,我也全程关注,提醒村民肥料不能直接盖在种子上,回土要少一点……”种植期间,杨文罡始终坚守在田间地头,为村民们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指导。农业部门通过专业的技术指导和精细的田间管理,为成家村的土豆种植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助力村民实现增产增收的目标。
成金锋笑着告诉大家:“土豆的生长周期大约为130天,预计6月份左右就可以收获了。而且在种植之前,我们就已经与青岛的一家公司签订了收购合同,价格有保障,销路也不用愁。”原来,九户镇成家村的这300亩土豆全部都是“订单土豆”。九户镇通过积极鼓励支持发展订单农业和高效农业,为农民们提供了稳定的销售渠道。这种订单农业模式让种植户们心里有了底,种地也更有信心了。
邹平市九户镇作为农业大镇,立足自身丰富的资源禀赋,紧密结合市场需求,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积极探索新的发展模式。他们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大力种植土豆、黄瓜、西红柿等特色产业,拓宽了村集体和群众的增收渠道。以科技创新为犁铧,深耕农业发展的沃土;以订单农业为纽带,联结市场与农户;以品质品牌为底气,提升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九户镇正推动特色农业向标准化、规模化迈进,成功蹚出了一条“小农品撬动大产业”的乡村振兴之路。
本文介绍了滨州邹平九户镇成家村春季土豆种植的情况,包括机械化种植提高效率、选用优质品种、农业部门技术指导以及订单农业保障销路等。展现了当地通过科技创新、产业模式调整等举措,推动特色农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积极探索和实践。
原创文章,作者:Edeline,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haozhang.com/archives/18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