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白领王女士因咳嗽、胸闷等症状就医,被诊断为季节性过敏性哮喘急性发作的案例。随后介绍了过敏性哮喘的定义、春季成为高发季的原因,以及科学防治的方法,最后强调哮喘虽不能根治但可通过有效管理实现良好控制,并提醒出现相关症状应尽早就诊。
“咳咳咳……”一连串剧烈且带有刺激性的咳嗽声,从36岁的白领王女士口中传出。王女士满脸痛苦,直呼:“我的肺都要咳出来了!”这样恼人的咳嗽已经持续困扰她1个多月了,与此同时,还伴随着胸闷、憋气等难受的症状。王女士难受的样子让家人十分揪心,于是他们赶忙来到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省脑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寻求诊治。
经过详细的检查,医生发现王女士在过敏原检测中,不仅对宠物毛发过敏,还对尘螨、粉尘、花粉等高度敏感。此时正值春季,空气中四处飘散的柳絮和花粉,无疑让她的症状变得更加严重。经过肺功能检查,王女士最终被诊断为“季节性过敏性哮喘急性发作”。
什么是过敏性哮喘呢?
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省脑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曾祥伯主任介绍说,过敏性哮喘其实可以理解为免疫系统“过度敏感”。过敏性哮喘的本质是免疫系统对一些原本无害的物质(像尘螨、花粉等)产生了过激的反应。
当过敏原进入气道时,免疫细胞会释放组胺、白三烯等炎性介质,在医学上这被称为“2型炎症”。它和细菌、病毒等引起的感染性炎症不同,这些炎性介质会导致支气管收缩、黏液分泌增加,从而引发喘息、咳嗽、胸闷这三联征。据相关统计,我国大约有30%的哮喘患者存在明确的季节性加重特征。
春季为何成为“高危季”?三大元凶不可不防
1. 花粉军团:杨柳絮、柏树花粉等颗粒能够随风传播数公里,那些直径小于10μm的颗粒甚至能直达细小支气管。
2. 尘螨活跃:在春季20 – 25℃、湿度大于55%的环境下,床褥中的尘螨繁殖速度会加快50%。
3. 冷热交替:当昼夜温差超过8℃时,气道的敏感性会增加,容易诱发支气管痉挛。
如何科学防治?专家教您科学防治四步走
1. 环境控制:切断过敏源
– 宠物管理:每周使用除螨仪清理宠物窝,并且设置“无宠物卧室”。
– 尘螨防控:使用孔径小于等于0.6μm的防螨寝具,每周用55℃以上的热水洗晒床品。
– 花粉季生存指南:在每天10:00 – 16:00花粉高峰期关闭窗户,外出时佩戴N95口罩并戴上护目镜。
2. 阶梯化药物治疗
– 控制类药物:要严格遵医嘱使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和长效β2受体激动剂(如福莫特罗)的联合制剂。
– 急救药物:随身携带沙丁胺醇气雾剂,如果20分钟内喘息症状未得到缓解,需立即就医。
– 新型生物制剂:针对IgE的单克隆抗体(奥马珠单抗),适用于中重度患者,使用时一定要谨遵医嘱。
3. 免疫治疗:从根源调节免疫
皮下特异性免疫治疗(脱敏治疗)能够让50%的患者获得长期缓解。建议在非花粉季开始进行,通过3 – 5年阶梯递增过敏原暴露量,重塑免疫耐受。
给过敏体质者的春季特别提醒 :
– 警惕“雷暴哮喘”:雷雨前后2小时尽量避免外出。因为雷暴前的强风会将大量花粉(尤其是禾草花粉)或霉菌孢子卷入云层。云层中的高湿度会使花粉颗粒吸水膨胀并破裂,释放出微小颗粒(如淀粉颗粒或碎片,直径约1 – 3微米)。雷暴的下降气流又会将这些微小颗粒带回地面,它们能深入呼吸道,触发过敏反应和支气管痉挛。
– 善用空气净化器:选择CADR值大于等于300m³/h、配备H13级HEPA滤网的产品。
– 饮食调节:增加ω – 3脂肪酸(深海鱼、亚麻籽)的摄入,降低气道高反应性。
曾祥伯主任着重强调,过敏性哮喘虽然目前无法根治,但通过“环境控制 + 规范用药 + 免疫调节”的三维管理模式,85%的患者可以实现良好控制。
当您出现持续4周以上的慢性咳嗽、夜间憋醒、运动后喘息等症状时,建议尽早就诊进行肺功能 + FeNO(呼出气一氧化氮)检测。要记住:规范治疗的哮喘患者,同样可以享受奔跑的自由和花开的春天。
本文通过王女士患季节性过敏性哮喘的案例,介绍了过敏性哮喘的定义、春季高发原因、防治方法。虽哮喘不能根治,但通过三维管理多数患者可良好控制,提醒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测。
原创文章,作者:Isaiah,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haozhang.com/archives/19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