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AI学习:机遇背后的困境与出路

本文聚焦于老年人学习AI的现状,揭示了“AI速成课”反向收割老年人的现象,同时指出老年大学在开设AI课程方面存在的不足,探讨了如何让老年人更好地跨越数字鸿沟,共享信息时代成果。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我们看到了许多令人欣喜的场景。72岁的退休建筑师凭借AI数字绘画成功举办画展,78岁的退休教师借助AI将童年记忆转化为有声绘本,甚至还有老人开始用AI为孙子辅导作业。这些走在前沿的银发“AI高手”“数字先锋”,成了众多同龄老年人眼中羡慕的对象。他们积极拥抱“AI时代”,展现出了对新知识的渴望和学习能力。

然而,与此同时,一场关于教育适配性的挑战也在悄然上演。潮新闻记者经过深入调查发现,部分老年人学习热情十分高涨,满心期待着能融入“AI时代”。他们在网购“AI速成课”后,却尴尬地发现,课程内容充斥着直播带货、流量变现等与自身学习需求严重不匹配的信息。原本希望通过课程学习掌握AI技能,结果却陷入了学习的困境。

那些在年轻人那里难以施展套路的“AI速成课”,如今正将目标转向老年人。六七十岁的老年人,本想着在这个年纪也能跟上时代步伐,开启新的生活篇章,却没想到出门就遭遇了“刺客”。不少短视频平台上,博主极具感染力地演说:“叔叔阿姨们虽然退休了,但结合工作经验与AI技术,完全可以开启职业第二春。”这样的话术吸引了大量老年观众。

记者调查发现,北京、上海、浙江、江苏、海南等多地的年轻人反映,父母正“热火朝天”地学习AI网课,并且对销售话术深信不疑。所谓的“七天AI速成课”,实际内容与老年人的真实需求严重错位。而且,这类劝导老年人学习AI的话术层出不穷,大多来自以前教授老年人剪视频的机构,现在转而教授“用AI赚钱”。这些“七天AI速成班”收费高达两三千元,却依然颇受老年人欢迎。

老年AI学习:机遇背后的困境与出路

年轻人在社交平台纷纷留言,吐槽父母被“AI课”套路。部分年轻人好心劝导父母“当心套路”,却反被倔强的家长教育,“现在都AI时代了,不主动学习就是不思进取”“退休不是离场而是转场,就该用AI华丽转场”。受访的年轻人表示,老年人学习AI是好事,但市面上相关课程鱼龙混杂,老年人难以分辨好坏,花冤枉钱的情况不在少数,他们期待“知识付费”能得到有效监管。

《人工智能的新衣》作者、浙江大学科技与法律研究中心研究员郭喨指出,一些机构利用老年人的“人工智能焦虑”“怕脱节”等心理,套路老年人进行“知识付费”的现象较为常见,这也是此类低质AI课大行其道的原因。

学习AI的痛点,正被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所感受。面对市场教育的不稳定,公众将希望寄托在了老年大学身上。有浙江网友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直言:父亲退休后对AI非常感兴趣,想要学习,但老年大学却没有科技类课程。希望老年大学能开设针对老年人的科技课,如AI、3D打印等,让老年人熟悉科技、利用科技、驾驭科学。这样的诉求并不少见。

老年AI学习:机遇背后的困境与出路

图源:经济日报

潮新闻记者了解到,AI课程在全国的老年大学尚属新鲜事物,但都比较受欢迎。2025年3月,广州老年干部大学开设的全国首个老年大学DeepSeek班一分钟就“秒光”。2024年,成都市老年大学在原先摄影课的基础上,开设了AI摄影与绘画课,教老人们在后期图片制作上用AI进行处理,相当于“摄影进阶班”。在辽宁省大连市的一家老年大学,今年春季班开设了AI艺术创作课,涉及市面上比较主流的AI应用软件。该老年大学的吴老师介绍,如果学员普遍爱好文学,课程重点就是写作,包括各种文章风格的系统学习等,最后还要求每位学员出一本文集。

近年来,浙江省科协联合多部门开展“银龄跨越数字鸿沟”取得了一定成效,认真落实老年人“数字化服务”的各项需求,其模式值得向老年大学推广。郭喨建议,老年大学在针对性教学中,应针对老年人学习特点,注重分层教学和场景化内容;同时,鼓励人工智能企业开发专门的适老化APP,更好地保护长者。

本文通过展现老年人积极学习AI的热情,揭示了“AI速成课”反向收割老年人的乱象,以及老年大学在开设AI课程方面的滞后。强调了老年教育需要与时俱进,老年大学应及时补位,提供适配的课程,同时加强对“知识付费”市场的监管,以帮助老年人更好地跨越数字鸿沟,共享信息时代的成果。

原创文章,作者:Dermot,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haozhang.com/archives/2261.html

(0)
DermotDermot
上一篇 2025年3月20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20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