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朝节邂逅台湾插花展,领略花艺动静之美,台湾插花艺术展:传统与创新在花朝节共舞

在惊蛰时节、花朝节之际,台湾中华花艺文教基金会主办的“2025中华插花艺术展”在台北举行。介绍了展览的相关情况,包括吸引观众的主题作品,知名花艺师对创新的看法,以及两岸花艺交流的过往和现状。

在惊蛰这个节气里,台湾北部的天空总是淅淅沥沥地飘着雨,连绵的阴雨仿佛给大地蒙上了一层轻柔的薄纱。然而,这丝毫没有影响到台北这座城市里“百花盛放”的热闹景象。

由台湾中华花艺文教基金会精心主办的“神采流韵——2025中华插花艺术展”,近日在台北盛大开展。值得一提的是,展览的开幕日特意选在了农历二月十五这一天。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这一天被视为百花的生日,也就是俗称的花朝节。正所谓“春雨惊春清谷天”,花朝节向来都是人们赏花的绝佳时机。

中华插花艺术展在台湾花艺界可是一年一度的盛事,它已经连续成功举办了30余年。每一年,这个展览都会吸引来自各地的花艺爱好者们争相前来,他们怀揣着对花艺的热爱与憧憬,齐聚在这个充满花香与艺术氛围的地方。

今年的艺术展中,有一件作品格外引人注目,那就是与展览同名的主题作品《神采流韵》。这件作品的占地面积超过了100平方米,它以广袤的蓝天作为背景,选用了松、竹、梅、兰、菊、牡丹以及各种色彩斑斓的花品作为花材。远远望去,这些花卉在蓝天的映衬下,仿佛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让人不禁为之陶醉。

花朝节邂逅台湾插花展,领略花艺动静之美,台湾插花艺术展:传统与创新在花朝节共舞

图为占地逾100平方米的作品《神采流韵》。

从展厅中缓缓走出,台湾知名花艺师林贤的脸上依旧洋溢着意犹未尽的神情。他微笑着对记者说道:“台湾的花艺师们已经在传统技艺的基础上,发展出了许多新的东西。而这些创新的灵感,其实都源自于中华文化的深厚传统。”

林贤以作品《花纹——彰化西海岸的生命》为例,向记者详细介绍了花艺创新的独特之处。这件作品巧妙地模拟了海岸植物与风的对话场景,静置的绿植、娇艳的鲜花,再加上点缀其中的牡蛎架、海螺,它们被海风“雕琢”出了独特的布局。仔细观察可以发现,迎风面的植物明显不够茁壮,仿佛生命正循着人们看不见的海风在顽强地伸展。这种将动与静完美结合的花艺表现手法,实在是难能可贵。

林贤感慨地说:“中国的传统花艺通常讲求色彩平衡、左右对称、高低等比,而动静结合这一点往往容易被忽略。但是在此次展览中,许多作品都展现出了动静结合的特点,有的作品与茶道相互互动,有的则被一缕香烟萦绕。当花艺与传统文化的其他门类相结合时,往往能产生出乎意料的效果。”

专程从嘉义北上赏花的张女士,对取材于家乡嘉义的作品《巳巳如意 生生不息》情有独钟。她一脸陶醉地说,这件作品实现了从天到地的三维表达。嘉义有雄伟的阿里山,嘉义人从小就对大自然抱持着深深的敬畏之情。在这件作品中,作者巧妙地将佛堂里的香与大自然的花植融为一体,“这也是一种祈福,作者希望乙巳蛇年平安圆满、巳巳如意。”

花朝节邂逅台湾插花展,领略花艺动静之美,台湾插花艺术展:传统与创新在花朝节共舞

图为花艺作品《巳巳如意 生生不息》。

回顾2000年至2018年,台湾中华花艺文教基金会曾先后赴北京、上海、南京、重庆、洛阳等多座大陆城市,成功举办了20余场两岸插花展览。即便到了近年,两岸花艺师、爱好者们之间的切磋交流也从未中断过。

林贤经常定期“登陆”给年轻花艺师、爱好者们上课,他敏锐地发现,让花植“动起来”、用本地元素点缀画面,似乎已经成为了两岸同道者在创新传统技艺方面的一种默契。他举例说:“比如在泉州,我看到人们将花艺与簪花巧妙地结合起来。”随着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渐“出圈”,在大陆,插花也和其他文化形成了良性互动的良好局面。

据了解,“2025中华插花艺术展”设置了理念花、写景花、心象花、造型花四类传统花艺展区,以及综合类展区、教学观摩区、主题大作区。约百件作品将分三批进行展出,展览时间为3月14日至23日。

本文介绍了在惊蛰时节花朝节举办的“2025中华插花艺术展”,展现了展览中的特色作品,体现了台湾花艺师在传统技艺上的创新,强调了花艺与传统文化其他门类结合的效果。同时回顾了两岸花艺交流的历史,指出两岸在创新传统花艺上形成了默契,此次展览为花艺爱好者提供了交流和欣赏的平台,促进了花艺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原创文章,作者:modesty,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haozhang.com/archives/241.html

(0)
modestymodesty
上一篇 2025年3月17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17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