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在全国婚姻登记量下滑的大背景下,以广东为切入点,深入探讨婚庆产业的发展现状、趋势以及面临的问题。文中详细分析了婚姻登记数据的变化,婚庆产业市场规模和企业表现,还探讨了甜蜜经济的新趋势以及AI技术对婚庆产业的赋能作用。
在当下婚姻登记量持续下滑的大背景下,广东婚庆产业将何去何从?AI又会怎样为甜蜜经济的发展注入新动力呢?3月20日,广东省婚庆行业协会春茗会暨甜蜜经济高质量发展项目推介会在广州盛大举行。在活动现场,备受关注的《甜蜜经济发展趋势报告》正式发布。这份报告是由南方都市报联合广东省婚庆行业协会精心完成的,它结合了全国及广东的婚姻登记数据、消费趋势以及丰富的行业案例,深入剖析了产业的转型路径。
当下,年轻人还愿意结婚吗?
从全国的数据来看,婚姻登记量创下了40年以来的新低。不过,广东在去年的结婚登记量仍位居全国首位。南都湾财社对民政部门发布的相关数据进行了梳理,结果显示,随着2023年补偿性结婚潮的结束,2024年全国结婚登记量大幅下跌至610.6万对,同比减少了20.5%,这一数据创下了1984年以来的最低纪录。
除了结婚登记量下滑之外,全国范围内的初婚人数也呈现出下滑的态势。数据表明,2024年全国初婚人数达到1193.98万人,虽然同比增长了142.22万人,但从历年数据来看,自2013年我国初婚人数达到最高峰的2385.96万人后,在过去的9年里,我国初婚人数下降了55.9%。
同时,全国初婚年龄也在不断攀升。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初婚平均年龄为30.1岁,相比2010年推迟了近6岁。从历年结婚登记人口年龄分布来看,2022年20 – 24岁人群占比为15.2%,而在2012年这一比例为35.5%,十年来降低了20.3个百分点;25 – 29岁人群占结婚人口比重一直高于35%;30 – 34岁人群和35 – 39岁人群占结婚人口的比重则在持续上升。
具体到广东省,虽然其结婚登记量以51.2万对居于全国首位,但相较于2023年仍同比下滑了19%。而且,由于其拥有1.27亿的庞大常住人口基数,使得实际结婚率仅为5%,低于全国5.4%的平均水平。
在2024年,广东省内结婚人数最多的五个城市依次为深圳9.19万对,广州83712对、湛江32737对、佛山31121对、东莞29208对。而离婚登记量最少的五个城市依次为潮州1982对、云浮4369对、汕头4559对、阳江4683对、揭阳5731对。
对于结婚登记数的下滑,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教授、家庭与性别研究中心主任李婷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一部分原因是受到疫情后补偿结婚效应逐渐结束、适婚年龄人群减少等因素的影响。更为重要的是,中国的婚姻趋势正在发生重大变革,结婚年龄不断推迟。不过,这部分婚姻推迟的年轻人是否都会终身不婚,仍有待进一步观察。
华东师范大学人口研究所所长丁金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则认为,2024年结婚人数下降可能与“无春”习俗避讳有一定关系。在农历中,没有立春节气的年份被称之为“无春年”,民间有“无春年”不结婚的说法。他预计2025年结婚数量很可能会从去年因习俗避讳带来的低点小幅反弹,但从长期来看,结婚人数仍会波动下降。
面对结婚登记数量的变化,政府部门也在积极出台创新政策,试图从“催婚”转向“护航”。具体来看,农业农村部今年的深化改革任务中,在着力推进乡村治理体系方面,明确提出“推进农村高额彩礼问题综合治理”。七年来,中央一号文件6次点名“高价彩礼”,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传递出治理高额彩礼的积极信号。
2024年8月,《婚姻登记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中也提到,结婚和离婚登记不用再带户口簿,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结婚的门槛。为了应对婚姻登记量下滑的趋势,多地还出台了现金奖励政策,鼓励婚育,以尝试缓解初婚年龄推迟、适婚群体缩减等社会压力。
那么,在结婚登记数下滑的趋势下,婚庆产业还能赚钱吗?
根据艾媒咨询的数据,2024年中国狭义婚庆行业市场规模达到2.84万亿元,广义市场规模达到14.32万亿元,均同比下降了近14%。
作为婚庆产业主力军之一的金饰消费,在2024年也出现了下滑。中国金饰消费量同比下降24%,并且根据世界黄金协会的数据,婚庆场景虽以24%的占比位列2024年我国金饰消费中的第二大消费场景,但超过六成消费者认为当前婚礼金饰价格过高,普遍对婚礼饰品存在价格太贵的意见。
然而,即便面临着高价压力,仍有94%的消费者愿意为仪式感买单,他们可以为婚礼首饰支出超出1万元。其中,购买戒指和项链的人数占比最高,分别为78.0%和73.9%,而手镯、耳环、头饰等饰品品类同样受到消费者的追捧。
为了应对市场的变化,各大品牌顺势推出了“小金珠”“小金豆”等小克重金饰,契合了年轻人偏好“轻婚礼”的趋势。同时,热门IP联名款黄金饰品也受到了热捧,年轻人在黄金选择上更追求个性化与文化寓意。
在婚庆产业的变动下,婚庆产业相关的龙头企业们在2024年的表现又是如何呢?根据公开的财报数据,周生生、老凤祥、六福集团、周大福珠宝、迪阿股份、花嫁丽舍的营收、利润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其中,花嫁丽舍作为国内婚庆行业中第一家上市公司,自2024年6月20日起,因提供做市报价服务的做市商不足2家,其股票被强制停牌。并且自2024年8月1日起,花嫁丽舍公司股票将强制变更为集合竞价交易方式并复牌。
甜蜜经济又有哪些新趋势呢?
如今,更多年轻人追求个性化婚礼,消费企业也在积极开拓婚庆消费场景。
不过,与上述几家龙头企业略显疲软的业绩状况相比,作为婚庆婚宴中不可缺少的酒水板块仍有不俗的表现。根据中金研报数据,2022年,白酒宴席市场的容量高达2300亿至2500亿元,约占白酒行业总收入的40%,其中婚宴市场的份额更是超过了50%。
基于这一市场变动,各大白酒企业也在逐渐开拓消费场景。其中,五粮液举办中国国际西湖情五粮液玫瑰婚典走进五大省会城市,被业界看作向重点婚宴市场输出品牌影响力的重要举措。而水井坊也细分出水井坊·并台、水井坊·珍藏系列(龙凤)等三款产品,分别对应订婚、婚礼与回门三个细分场景。
除了酒水企业之外,在新一代年轻新人重新定义婚礼的背景下,各大消费企业也纷纷加入了“抢夺婚宴市场”的行列。据了解,当下有部分茶饮企业推出婚姻奶茶,凭借折扣优惠、婚宴周边产品、现点现做的服务以及融入喜庆元素的包装,成功抢占了婚宴团餐市场;餐饮企业则凭借定制化服务、聚餐式场景以及轻松愉悦的氛围,成功吸引年轻人将婚宴搬进餐厅;婚咖业态逐渐兴起,咖啡馆将婚介服务与咖啡场景融合,精准切中了年轻人的社交需求。
在消费“双理性”时代,更多年轻人追求个性化婚礼,婚礼也逐步显现出“轻量化”趋势。在各大消费企业迎合年轻新人们需求的背景下,年轻人甚至会选择在麦当劳、海底捞等餐饮连锁企业办婚宴,而果酒、奶茶、定制化饮料也成为了“婚宴饮料”的新宠。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2025年民间俗称“双春年”,婚宴需求或有望同比增加。以同庆楼为例,其预计2024年归母净利润同比降幅达69.56% – 78.93%;喜缘纪也以婚恋为切口布局全产业链,覆盖线下小微创业、供应链管理及IP输出,并计划进军纳斯达克,立志成为中国幸福产业第一品牌。
那么,AI又将如何赋能婚庆产业呢?
《甜蜜经济发展趋势报告》对AI对于婚庆产业的分析进行了梳理,发现面对结婚率持续走低、同质化竞争加剧及成本高企等挑战,2025年婚庆产业发展呈现出个性化与定制化、科技融合、绿色环保、跨界合作等四大趋势。
对于婚庆产业而言,目前亟需通过技术革新重构行业逻辑,而当下热门的AI技术或许正成为破局的关键。广东省婚庆行业协会相关人士称,在个性化服务层面,AI基于用户画像能够智能推荐婚礼场地、婚纱摄影及婚宴酒店,有效提升匹配效率;VR/AR技术可以实现“虚拟试衣”与“全息场景预览”,让新人能够在线试穿预览婚礼现场,大大提升用户体验感;AI策划系统更能根据预算、风格等需求,生成个性化婚礼方案,提供创意支持。
广东省婚庆行业协会相关人士还表示,在降本增效领域,AI智能客服可以实现24小时在线解答疑问,从而降低人力成本。AI还可自动化处理婚礼筹备中的琐碎事务,如宾客管理、座位安排等,提高效率,实现流程自动化;并且通过运用AI还能分析市场需求,优化库存管理,降低运营成本,实现供应链优化。
在营销方面,AI算法可以分析用户数据,精准定位目标客户,预测用户的需求变化,并且根据用户画像和行为,实现精准广告投放,提高转化率。同时,对于企业而言,AI能够实时监控网络舆情,帮助企业及时应对负面评价,维护品牌形象。
本文围绕婚姻登记量下滑背景下广东婚庆产业的发展展开,详细分析了全国及广东的婚姻登记数据变化,婚庆产业市场规模和企业表现,探讨了甜蜜经济新趋势,如年轻人追求个性化婚礼、消费企业开拓新场景等,还阐述了AI对婚庆产业在个性化服务、降本增效、营销等方面的赋能作用。整体呈现出婚庆产业在当前形势下面临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局面。
原创文章,作者:Dermot,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haozhang.com/archives/24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