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回答我全民爆改挑战”系列视频展开,该系列视频借助AI让教科书中的历史人物插图活灵活现,这些“老祖宗”们化身“暴躁哥”“暴躁姐”与网友互动。文章分析了其以新鲜有趣方式进行历史科普的积极意义,同时也指出可能存在变成花式恶搞的问题,最后呼吁创作者要敬重历史。
“清晨刚被王羲之斥责,中午又遭赵孟頫埋怨,下午还得承受宋徽宗的指责,到了夜晚辗转难眠时,连李时珍都来‘添堵’……”近来, “回答我全民爆改挑战”系列视频着实火了一把。据相关报道,在人工智能(AI)技术的助力下,原本静静躺在教科书上的人物插图仿佛被注入了灵魂,各行各业的“老祖宗”们一改往日的端庄形象,纷纷化身为“暴躁哥”或者“暴躁姐”,双手叉腰,对着屏幕前的网友们“火力全开”。
瞧,这边被网友吐槽写诗总是卖惨的杜甫,正满脸愤怒地咆哮回应:“设身处地想想,要是你身处安史之乱,一路逃难长达三年之久,手机被抢,连Wi-Fi信号都没有,你能不emo吗?回答我!你心里难不难受?”而另一边,因“文人不要当皇帝”言论被吐槽的宋徽宗也毫不示弱,暴躁地反驳道:“当皇帝这事儿是我自己能决定的吗?还不是向太后选的我!再说了,我的瘦金体难道不好看吗?”除此之外,唐伯虎也在线回怼“不务正业”的评价,秦始皇和唐太宗更是为了“千古一帝”的名号争论不休……每个视频的结尾都会有一句振聋发聩的“回答我!”在AI的神奇魔法下,古画中的历史人物仿佛穿越时空,鲜活地呈现在我们眼前,那诙谐的画面、魔性的语言,让人忍不住一刷再刷。
这些“老祖宗”们说着当下流行的网络热梗,以暴躁的口吻讲述着自己的生平故事,还大声地质问屏幕前的网友。他们不再是我们印象中那些正襟危坐、严肃刻板的形象,这种强烈的反差感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古人也和我们一样,有血有肉、有喜有悲,是一个个真实存在的、具体的人。有网友感慨道:“平时对历史的了解并没有这么深入和详细,现在听这些历史人物‘本人’讲述他们的故事,既有好笑的感觉,又莫名地觉得有些心酸。”不得不说,这种对历史人物的创新改编,成功地拉近了古今之间的距离。
这种以新鲜有趣的方式进行历史科普的做法,有着诸多积极意义。它能够降低公众接触历史的门槛,让更多人愿意去了解历史;还能极大地提升大家对历史的兴趣,使知识以一种更加轻松、有趣的方式“钻进”我们的脑袋,不失为一种寓教于乐的好方法。
然而,我们也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如果仅仅追求形式上的新鲜有趣, 这种趣味科普会不会逐渐演变成花式恶搞呢?利用AI生成古人的动态形象,再用AI生成符合古人身份与语气的文字,虽然每个“老祖宗”在外形和所说的话语上有所不同,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他们的表情动作甚至音色神态都十分相似,就好像是同一个人换了不同的装扮在表演。
刚开始看的时候,可能会觉得很新鲜、很有趣,但时间一长,难免会产生审美疲劳。最后可能只记得被“老祖宗”们“骂”过,却根本记不清每个历史人物具体说了什么。最初,暴躁的“老祖宗”们只是在为自己“辟谣”,后来却开始在线“PK”。照这样的趋势发展下去,“老祖宗”们会不会沦为下一个被鬼畜、被消遣的对象,成为创作者用来吸引眼球、兜售私货的工具呢?此前,AI“爆改”经典老剧就曾出现过“潘金莲与武松定情”“女儿国国王和唐僧接吻”等为了博流量而采用恶趣味手段的离谱画面。
“回答我全民爆改挑战”系列视频的爆火,说明创作者和观众都对这些“老祖宗”充满了兴趣,渴望了解他们背后的故事。既然如此,创作者在利用AI生成视频时,除了要注重形式的趣味性, 更要带上对历史的敬重和对历史人物的基本了解。只有这样,作品才不会显得轻浮、猎奇、充满恶趣味。要知道,历史是厚重的、深沉的,历史人物也是丰富的、复杂的。
一句简单的“回答我”,根本无法涵盖“老祖宗”们跌宕起伏的人生,也无法体现他们在历史境遇中应对生活的态度和智慧。我们应该在历史的天空下,用心去感受“老祖宗”们的喜怒哀乐,这才是打开历史人物正确的方式。不管是“回答我”还是“质疑我”,都可以成为我们不断探索历史的有效途径。
得益于技术的进步,千百年前的历史人物才有机会以如此鲜活的姿态出现在我们面前,他们动起来、笑起来,仿佛跨越时空与我们对话。 我们期待更多的创作者能够充分利用好新技术,守住趣味的边界,带领网友们走进历史的深处,去探寻那些被岁月尘封的故事。
本文介绍了“回答我全民爆改挑战”系列视频的爆火现象,肯定了其以趣味方式进行历史科普的积极作用,同时也指出可能出现的恶搞问题。强调创作者在创作中要敬重历史、了解历史人物,呼吁利用新技术守住趣味边界,深入挖掘历史内涵。
原创文章,作者:Edeline,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haozhang.com/archives/26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