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德昌县麻栗镇大象坪村推行的“烟 – 粮 – 畜”绿色发展模式。该模式依托当地地理生态和养殖传统,实现了烟草种植、粮食生产与畜牧养殖的深度融合,不仅让冬闲田变为增收田,还通过绿肥还田、羊粪利用等举措构建了良性生态闭环,为农户带来了可观的收入。此外,当地还搭建三方互通平台解决羊粪处理问题并增加养殖户收入,未来德昌还计划进一步推广该模式,实现烟叶提质、农户增收、绿色循环的愿景。
在四川省德昌县麻栗镇大象坪村,流传着这样一句质朴又充满希望的顺口溜:“种完烟叶种荞麦,荞秆用来把羊养,羊粪还田肥力旺,烟叶荞麦收满仓。”这句顺口溜,生动地诠释了“烟 – 粮 – 畜”模式在推动绿色发展、助力农民增收方面的关键内涵。
2024年,德昌县积极响应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当地依托大象坪村得天独厚的地理生态条件,以及有着深厚底蕴的山羊养殖传统,开始试点推行一种绿色发展模式。该模式涵盖了“烟叶种植 + 以玉米、小麦、水稻、油菜、荞麦为主的粮食种植 + 光叶紫花苕绿肥种植 + 山羊养殖”等多个方面。
“烟 – 粮 – 畜”生态循环发展模式,就像一把神奇的钥匙。它成功打开了“冬闲田”变身“增收田”的大门,实现了烟草种植、粮食生产与畜牧养殖的深度融合,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2024年,大象坪村种植烟叶达到1329亩,发展“烟 – 粮 – 畜”养殖示范户66户,养殖牲畜3000余头。一年下来,提供农家肥250余吨,产粮150余吨,全村综合收入超过1000万元。
通过绿肥还田、农家肥入田等绿色举措,大象坪村的土地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当地精心培育出来的烟叶,更是凭借其独特的品质,赢得了“雪山下的清甜香,大象坪的生态烟”的美誉。烟农鲁正友满脸幸福地笑着说:“种光叶紫花苕,既喂饱了羊,又肥沃了土地,庄稼和烟叶长得旺,收成翻番,这日子真是越过越有盼头!”
此外,在“烟 – 粮 – 畜”生态循环体系中,山羊粪便经过发酵处理后,变成了滋养土地的“黑色黄金”。这种优质的农家肥施用于烟田和粮田,不仅能有效提升土壤肥力,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还能大幅减少化肥的施用量,真正实现了“用养结合、培肥地力”的科学耕种目标。2024年,德昌全县共种植光叶紫花苕1.1万亩,施用农家肥1.17万吨,3.35万亩烟田实现了全覆盖,构建起了稳固的良性生态闭环体系,为粮食和烟叶产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筑牢了坚实的根基。
目前,德昌创新性地搭建了“合作社 + 烟农 + 养殖户”三方互通平台,开展“羊粪收集—堆捂发酵—自主销售—大田施用”全链条服务。这一举措,不仅解决了羊粪处理的难题,还为养殖户开辟了一条全新的增收通道。村民胡德春算了一笔收入账:“去年种了20亩烟叶,收入13万元;养了100头羊,收入5万元;卖羊粪还多赚了5000元。以前想都不敢想能有这么好的收入,‘烟 – 粮 – 畜’模式,让咱日子越过越红火!”
到了2025年,德昌有了新的计划。他们打算推进2.6万亩粮烟融合,发展400户“烟 – 粮 – 畜”养殖示范户,产出11万担优质“清甜香”烟叶原料。德昌正精心绘制“烟 – 粮 – 畜”协同发展的“共富图”,将“大象坪经验”推广至每个烟区,对绿色种植技术进行常态化管理,让“烟 – 粮 – 畜”生态循环模式在每个烟区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实现烟叶提质、农户增收、绿色循环的美好愿景。
本文介绍了德昌县麻栗镇大象坪村推行的“烟 – 粮 – 畜”绿色发展模式,该模式实现了烟草、粮食、畜牧产业的融合,通过绿肥还田、羊粪利用等构建了良性生态闭环,增加了农户收入。当地还搭建平台解决羊粪处理问题,未来德昌计划进一步推广该模式,以实现烟叶提质、农户增收和绿色循环的目标。
原创文章,作者:Isaiah,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haozhang.com/archives/27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