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中学在与南京大学合作过程中的一系列成果,通过多组数据展示了学校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显著成效,还讲述了学校的相关活动以及育人理念,最后引用校长的话强调了“双高协同”对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意义。
让我们先来欣赏几幅精彩的画面。
第一组数据:12项,全市中学第一
在2024年,中华中学的学生们在南京市拔尖创新学生专项课题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成功立项12项,这个数量位居全市中学之首!要知道,在一年前的2023年,这个数字仅仅只有1项。如此跨越式的进步,背后离不开南京大学导师们的辛勤付出。目前,南大的20多位导师已经发布了近20个课题方向,中华中学的学子们正跟着这些教授们,踏上真正意义上的科研之路,开启探索未知的征程。
第二组数据:600多人走进国家级实验室
中华中学每年都会精心组织600多名学生走进南大国家级实验室。在环境学院里,孩子们手持光谱仪,认真地检测着校园水质,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将课本上的知识与实际相结合;在微结构实验室中,他们触摸到了课本之外的“神奇材料”,感受到了科学的魅力。据统计,有80%参与研学的学生都感叹“颠覆了对学科的认知”,这次经历让他们对学科有了全新的认识和理解。
第三组数据:一年20场“卓越讲堂”
中华中学积极邀请高校教授走进中学课堂,仅在2024年就举办了近20场“卓越讲堂”。南京大学的董浩教授、王晓亮教授、吴婷教授等知名学者纷纷登台,为孩子们讲解量子计算、基因测序、恒星演化等前沿课题。这些精彩的讲座,拓宽了孩子们的视野,让他们接触到了学科领域的最新动态。
一大批优质、丰富的资源正源源不断地灌溉在学校的沃土上,为创新人才培养工作持续赋能。作为校方,对将这项工作做实、做精充满自信和底气。
隆重揭牌 全国人大代表精彩分享
我们需要回归教育的本质,将重点落实到人的发展上。从重视学生的知识教育转向重视学生的能力培养,培养学生从学会知识,到学会学习、学会创新,着力提升孩子的智慧,涵养孩子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颁发聘书 南大双选导师团队亮相
从2024年起,中华中学与南京大学合作共建南大卓越班、南大先锋班。这一举措响应了国家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总体要求,是在多年卓越先锋人才培养探索的基础上,依托南大优秀师资开展的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深入探索。南大班进行三年一贯系统培养,本学期南大导师和南大班学子进行双选,深入开展课题研究。
南京大学与中华中学的强强联合,打破了学段壁垒,为拔尖人才搭建了贯通式成长阶梯。活动现场,中华中学两组学子走上前台,精彩分享他们在南大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课题研究实践。高二9班丁博谦带来课题《光子晶体结构色材料在美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的汇报,从材料科学到生活美学,实现了跨学科的思维跃迁;高二6班张蕙孜和高一16班汪煜唐带来共同主持的课题《基于STREAM教育的生物学跨学科实践探索与研究》的汇报,STREAM教育打破边界,让知识在实践中焕发出勃勃生机。
中华中学校长朱征说——
“中华中学的实践证明:当高中主动叩响高校之门,教育的边界便被重新定义。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破壁’不应止步于资源输送,更要实现育人理念的深度融合。在‘双高协同’的沃土上,创新的种子正在长成森林,而这片森林,终将孕育出支撑民族复兴的栋梁之材。”
本文详细介绍了中华中学与南京大学合作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成果,包括课题立项数量、学生走进实验室、举办讲座等多组数据,还阐述了学校的育人理念和相关活动。两校的“双高协同”不仅实现了资源共享,更促进了育人理念的融合,为培养创新人才和民族复兴的栋梁之材奠定了坚实基础。
原创文章,作者:Serene,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haozhang.com/archives/30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