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的《婚姻登记条例(修订草案)》,详细介绍了民政部为贯彻落实该条例将重点开展的几项工作,包括婚姻登记“全国通办”、优化婚姻家庭辅导服务、深化婚俗改革以及建设完善婚姻管理诚信体系等,同时回顾了近年来婚姻登记服务的优化历程。
在山西省运城市稷山县民政局,一对对新人手捧着鲜花和结婚证,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婚姻登记条例(修订草案)》(以下简称《条例》)。该《条例》积极落实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将近年来婚姻登记“跨省通办”等改革试点取得的成果上升为法律制度。为了切实做好《条例》的贯彻落实工作,民政部将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婚姻登记施行“全国通办”,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自2021年6月起,全国先后有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分两轮开展了婚姻登记“跨省通办”试点工作。截至2025年2月底,全国累计办理婚姻登记“跨省通办”达到49.2万对,这一举措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为了更好地回应群众的诉求,在充分总结试点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婚姻登记将施行“全国通办”。届时,当事人办理婚姻登记将不再受常住户口所在地的限制。
民政部将指导各地持续加强规范化建设,明确婚姻登记的受理条件、办理流程以及所需的证件材料要求。同时,指导各地加强信息化建设,积极提供婚姻登记预约服务,深入开展婚姻登记信息数据的联网核对工作。通过让数据在网络中多“跑路”,让群众少在路上奔波,把更多的便利惠及广大群众。
优化婚姻家庭辅导服务,有针对性地明确辅导重点
民政部将督促各地婚姻登记机关加强综合性婚姻家庭辅导服务工作。通过多种方式,着力为当事人提供更加科学、专业、有效且温馨的婚姻家庭辅导服务。
与此同时,支持各地坚持分类施策,围绕婚前教育、婚姻家庭关系辅导等服务内容,有针对性地明确辅导内容、辅导策略和辅导重点。为当事人提供情感沟通、心理疏导、纠纷调解等全方位的服务,帮助他们更好地经营婚姻家庭。
持续深化婚俗改革,引导婚事新办简办
民政部将指导各级民政部门大力倡导文明健康的婚俗观念,积极提供结婚颁证仪式、集体婚礼等特色服务,引导更多年轻群体树立正确的婚姻观,选择婚事新办简办。同时,配合相关部门扎实开展高额彩礼、大操大办等婚俗陋习的治理工作,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和红白理事会等基层组织的作用,调动社会力量积极主动地参与婚俗改革,有效遏制婚俗领域的不正之风。
建设完善婚姻管理诚信体系,要提供真实有效证件材料
民政部将会同国家发展改革部门推动建立婚姻登记诚信体系。婚姻登记当事人要对个人提供的证件材料的真实性、有效性负责,不得出具虚假的证件材料。
●观察:婚姻登记服务进行多次优化,不再出具户口簿,方便异地办理婚姻登记
近年来,为了适应人口流动性不断增加的趋势,提升婚姻登记服务的便利化水平,中国在婚姻登记服务方面进行了多次优化管理。
2021年6月,辽宁省、山东省、广东省、重庆市、四川省率先开始实施内地居民结婚登记和离婚登记“跨省通办”试点;江苏省、河南省、湖北省武汉市、陕西省西安市实施内地居民结婚登记“跨省通办”试点。
去年8月,民政部发布了关于《婚姻登记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在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中,首次删除了内地居民办理婚姻登记(包括结婚登记和离婚登记)需出具居民户口簿的相关规定。
民政部有关负责人回应称,取消当事人需要出具户口簿的规定,主要是为了给当事人,特别是异地办理婚姻登记的群众提供最大程度的便利。
民政部表示,取消婚姻登记对居民户口簿的限制,允许婚姻当事人凭居民身份证办理结婚登记和离婚登记,既是建立现代户籍制度的必然要求,也是最大程度实现便民利民的有效措施。自2021年6月起,民政部在多地开展的婚姻登记“跨省通办”试点,为取消户口簿提供了实践基础。
此外,随着一系列减证便民政策的陆续出台,居民身份证逐步实现了身份信息的集成统一、多证合一。将户口簿作为办理婚姻登记的必要条件,已经不再适应现代社会人口管理的发展趋势。
同时,婚姻管理信息全国联网为取消户口簿提供了现实可能。目前,全国婚姻登记机关已基本实现实时在线登记、婚姻登记管理信息系统联网互通以及婚姻登记数据的及时汇聚。各地婚姻登记机关都能够实时查询使用民政部婚姻信息数据库的现有数据。
另外,民政部、公安部通过部门间信息共享,可以实现全国范围内的人口信息核验,能够保证“全国通办”的需求,有效防止重婚、骗婚等现象的发生,这使得当事人个人提供户口簿等做法事实上已失去了意义和必要性。
本文围绕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的《婚姻登记条例(修订草案)》,介绍了民政部为落实该条例将开展的婚姻登记“全国通办”、优化辅导服务、深化婚俗改革、建设诚信体系等工作,还回顾了婚姻登记服务的优化历程,体现了婚姻登记服务不断便民利民、适应社会发展的趋势。
原创文章,作者:Edeline,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haozhang.com/archives/37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