阑尾肿瘤:低调的潜伏者,致命的健康危机,抗癌博主离世敲响警钟:认识隐匿的阑尾肿瘤

本文聚焦于大众知之甚少的阑尾肿瘤,通过浙大二院患者小李的病例引入,介绍了阑尾肿瘤不常见且隐匿的特点,还讲述了两位抗癌博主因阑尾肿瘤离世的事例,深入剖析了阑尾低级别黏液瘤虽属低度恶性但却十分凶险的原因。

在临床病症的世界里,急性阑尾炎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存在,但阑尾肿瘤却像一个隐藏在角落里的神秘“幽灵”,鲜为公众所知。

阑尾,形似一条“小尾巴”,大多数时候都安安静静地待在身体里,表现得十分“温顺”。然而,一旦被肿瘤缠上,它就仿佛变成了一颗定时炸弹,随时可能给身体带来巨大的危害。

不常见、很隐匿——常被误认为“阑尾炎”的“阑尾肿瘤”

不久前,浙大二院接收了一位名叫小李(化名)的患者,他因急性阑尾炎入院接受手术。手术结束后,医生将切除的阑尾标本送到病理科进行检查。几天后,一张无情的报告单摆在了小李面前,医生遗憾地告知他,引发疼痛的真正原因并非急性阑尾炎,而是阑尾肿瘤。

阑尾肿瘤不仅不常见,还具有很强的“隐匿性”。相关数据显示,原发性阑尾肿瘤的年发病率仅为0.12例/100万,在阑尾切除标本中的发现率也只有0.9% – 1.4%。通常情况下,患上阑尾肿瘤后,患者可能毫无症状,也可能出现类似阑尾炎的症状。大多数患者都和小李一样,是在因急性阑尾炎入院手术后才意外发现的;还有一部分患者是在进行全腹部CT体检时偶然察觉;只有极小一部分患者是因为肿瘤生长速度过快、体积过大,导致腹胀、腹痛等明显症状后才发现病情。

阑尾肿瘤本身大部分属于低度恶性肿瘤,但由于阑尾特殊的位置和特点,它很容易出现破溃或穿孔的情况,进而造成腹腔的广泛播散,这才是它最可怕的地方。即使是恶性程度最低的阑尾低级别粘液腺瘤,一旦播散,也会形成腹腔假粘液瘤。两位年轻的抗癌博主——“二师兄”和“小何日记”,就相继因这种疾病离世,这也让公众开始逐渐了解这一疾病。

2018年,“二师兄”还是一名刚毕业不久的年轻医务人员,不幸被确诊为“低级别阑尾黏液瘤伴腹膜播散”。手术4年后,病情再次复发,而且直到发生癌性肠梗阻时才出现明显症状,医生只能对她进行姑息治疗。2024年,经过2年多艰难的抗癌之路,“二师兄”最终因肿瘤进展不幸去世。

“二师兄”在网络上始终以乐观积极的形象与癌症作斗争,她分享家人照顾的细节,还经常鼓励自己和病友。她的离世,让大众深刻认识到“阑尾黏液肿瘤”的无比凶险。

同样,另一位抗癌博主“小何日记”是一位28岁的女性。起初,她发现自己的肚子变大,以为是长胖了,并未在意。后来辗转多地求医问药,最终被确诊为腹腔粘膜瘤晚期。

阑尾低级别黏液瘤——低度恶性,但很凶险的肿瘤

那么,这种隐匿的阑尾肿瘤为何如此凶险呢?阑尾低级别黏液瘤本身属于低度恶性肿瘤。虽然是低度恶性,但一旦出现破溃播散,依然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如果肿瘤局限在消化器官(如肠道)内,相对来说比较容易治疗。只需要通过外科手术,将消化器官内的肿瘤封闭式完整切除,就能防止肿瘤“逃”到消化器官外进入腹腔。

然而,低级别阑尾黏液瘤的进展十分隐匿,早期通常没有明显症状,等到发现时往往已经破溃。破溃后的肿瘤黏液细胞会在腹腔内广泛播散生长,形成腹膜假黏液瘤(PMP),这就变成了一种非常棘手的转移性疾病。

阑尾肿瘤:低调的潜伏者,致命的健康危机,抗癌博主离世敲响警钟:认识隐匿的阑尾肿瘤

本文围绕阑尾肿瘤展开,先指出其不常见且隐匿的特性,通过实际病例和抗癌博主的故事强调其危害,接着深入分析阑尾低级别黏液瘤虽属低度恶性却凶险的原因。提醒大众要提高对阑尾肿瘤的认识,重视身体出现的异常症状,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原创文章,作者:Serene,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haozhang.com/archives/3990.html

(0)
SereneSerene
上一篇 2025年3月23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23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