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本周美元指数的走势情况,详细剖析了美元指数虽在美联储偏鸽信号下仍呈现回升态势的原因,包括市场对关税战推升通胀的担忧、欧元的下跌等,同时阐述了美元在本周不同时段涨跌的具体关联因素。
在刚刚过去的这一周,金融市场的风云变幻再度吸引了众多投资者的目光。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美联储会议所释放出的信号整体偏向鸽派,但美元指数却走出了一波回升的态势。那么,究竟是哪些因素推动了美元指数的上涨呢?经过深入分析,我们发现主要有两大关键因素。
一方面,市场对于“关税战推升通胀”的担忧情绪愈发强烈。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这种担忧已经远远超过了对经济增长方面的忧虑。投资者们普遍认为,关税战可能会导致物价水平持续上升,从而引发通货膨胀。而这种强烈的通胀担忧,使得市场对美联储降息的预期有所减弱。毕竟,在通胀压力较大的情况下,美联储采取降息措施可能会进一步加剧通胀问题。
另一方面,欧元的表现也对美元指数产生了重要影响。新公布的2月份物价数据显示,欧元区的物价低于预期水平。这一数据的公布,使得欧元出现了下跌的情况。由于美元和欧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存在着一定的跷跷板效应,欧元的下跌在一定程度上为美元指数的回升提供了支撑。
从本周美元指数的具体走势来看,呈现出了较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在本周的前半段,也就是周一和周二这两天,美元连续两日出现了小幅下跌的情况。而随后从周三至周五,美元则连续三天实现了小幅上涨。最终,美元指数在本周累计小幅上涨了0.42%,收于104.17点。
美元在周一和周二的下跌,与前一周末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的一番言论有着密切的关联。在3月16日,贝森特发表了一系列观点。他指出,美国股市的走势是健康的,并且认为美国需要摆脱大规模的政府支出。不过,他也坦诚地表示,“无法保证”经济不会衰退。贝森特的这些言论,在市场上引起了轩然大波,加剧了市场对经济衰退的预期。投资者们纷纷认为,在经济衰退的风险加大的情况下,美联储可能会采取降息措施来刺激经济增长。因此,市场对美联储降息的预期得到了增强,这也导致了美元在周一和周二连续两天下跌。
而美元在后三天的上涨,则与美联储利率会议有着紧密的联系。周三下午,美联储结束了利率会议,并宣布维持基准利率不变,这一决策符合市场的预期。从利率点阵图来看,美联储预计在年内余下的时间将降息两次。此外,美联储还下调了对经济增长的预测,同时上调了通胀预期。这一举措实际上等同于调升了“滞胀”风险,即经济增长放缓的同时通货膨胀率上升。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新闻发布会上的言论也备受关注。他承认,很难评估关税对通胀的影响。然而,他又自相矛盾地表示,或许关税对通胀的影响是“暂时的”。从常理来推断,此次美联储利率会议所释放出的信号略微偏鸽。但是,市场并没有认同鲍威尔“关税导致的通胀只是暂时的”这一说法。投资者们普遍怀疑,通胀走高会严重阻碍美联储降息的步伐。这种市场预期也成为了美元连涨三天的重要原因。
除了上述因素之外,本周后三天欧元的回落也对美元指数形成了一定的支撑。由于欧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其汇率的波动会对美元指数产生直接的影响。欧元的下跌使得美元在国际货币市场上的相对价值得到了提升,从而推动了美元指数的上涨。
本文详细分析了本周美元指数虽在美联储偏鸽信号下仍回升的情况。市场对关税战推升通胀的担忧、欧元下跌是推动美元上涨的两大主因。本周美元先因美国财长言论致市场对经济衰退和降息预期增强而下跌,后因美联储利率会议及市场对通胀阻碍降息的担忧而上涨,同时欧元回落也提供了支撑。整体反映出金融市场受多种因素交织影响,情况复杂多变。
原创文章,作者:Edeline,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haozhang.com/archives/40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