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山东省青岛市在国际物流领域的发展成果。详细介绍了青岛以海港、陆港、空港为核心,通过海运空运航线组群、中欧班列通道等不断拓展国际物流大通道,阐述了其在航空、港口、铁路运输等方面的具体进展,还提及今年的发展规划。
本报青岛3月22日讯(记者刘成)在当今全球化的经济浪潮中,物流运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近年来,山东省青岛市敏锐地抓住机遇,积极布局,以海港、陆港、空港作为核心支撑点,精心搭建起以海运空运航线组群以及中欧班列通道为骨架的物流体系。通过不断地努力和探索,青岛持续拓展国际物流大通道的辐射范围,同时注重提升服务质量。如今,越来越多的国际货物选择在青岛集结、转运,青岛已然成为一座“海陆空铁”四港均能跨境链接全球的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在国际物流版图中占据着日益重要的地位。
1月17日,对于青岛的航空物流发展来说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日子。这一天,青岛—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捷克俄斯特拉发全货机航线正式开通。值得一提的是,这是山东省内首条通达欧洲中部的货运航线。青岛国际机场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婧艺介绍,目前青岛胶东国际机场已开辟了17条国内外货运航线,其中9条为国际航线。这些航线的开辟,为青岛与世界各地的货物运输搭建了便捷的空中桥梁,进一步提升了青岛在航空物流领域的竞争力。
港口运输一直是青岛物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青岛港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完善的港口设施,在全球港口竞争中脱颖而出。截至目前,青岛港已构建起覆盖全球主要港口的航线网络。其中,集装箱外贸航线超过230条,能够通达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00多个港口,航线数量位居中国北方港口首位。这使得青岛港成为了全球货物进出的重要门户,吸引了众多国内外企业的目光。
在铁路运输方面,青岛同样表现出色。去年12月25日,青岛当年第1000列中欧班列从上合示范区顺利发出。这一成绩的背后,是青岛在中欧班列运输领域的长期积累和不懈努力。目前,青岛已累计开行中欧班列超4000列,常态化开行32条国际国内班列路线,通达23个上合组织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54个城市。通过这些班列,青岛构建起了东联日韩、西接欧亚、北达蒙俄、南至东盟的国际物流通道,为沿线国家的经济交流与合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青岛市交通运输局物流业发展处处长张永堃表示,位于上合示范区的多式联运中心,已经成为周边国家通达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物流枢纽。以韩国、日本和东南亚地区的过境运输货物为例,这些货物抵达青岛港后,再搭乘中欧班列运往中亚国家,可大幅节省运输时间和物流成本。这种多式联运的模式,不仅提高了物流效率,还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成本,进一步增强了青岛在国际物流市场的吸引力。
据悉,今年青岛将以枢纽建设为引领、通道互联为带动,加快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国际物流大通道,朝着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的目标稳步迈进。未来,青岛有望在国际物流领域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为全球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本文详细介绍了青岛在国际物流方面的发展情况,包括航空、港口、铁路运输等领域的显著成果,如开通新航线、拓展港口航线网络、开行大量中欧班列等。同时指出多式联运中心的重要作用以及今年的发展规划,展现了青岛作为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的潜力和发展前景。
原创文章,作者:Dermot,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haozhang.com/archives/43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