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在北京交通大学举行的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建设工作会议,此次会议以“深化特色化软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主题,众多院校嘉宾围绕信创产业发展探讨人才培养等内容,还展示了相关院校的成果和经验。
3月23日,一场意义非凡的会议在北京交通大学盛大举行。本次会议以“深化特色化软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主题,吸引了众多行业内的专家、学者和院校代表。与会嘉宾们围绕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以下简称“信创产业”)的发展展开了深入的探讨,共同聚焦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人才培养等重要方面的内容。
此次活动得到了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的指导,由示范性软件学院联盟主办,北京交通大学承办。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33所院校的近200名嘉宾齐聚一堂,为特色化软件学院的建设和发展出谋划策。
3月23日,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建设工作会议在北京交通大学举行。(主办方供图)
北京交通大学软件学院教授卢苇在会议上以“聚焦智慧交通筑牢信创基座——特色化软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为题,分享了北交大在特色化软件人才培养方面的独特模式。卢苇教授指出,当前“信创产业”面临着诸多“卡脖子”的技术问题。为了突破这些困境,学院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等多个方面入手,将重点聚焦在关键软件领域,致力于培养出具有特色的软件人才。
“为了培养掌握国产软件技术的高层次软件人才,北京交通大学软件学院构建了‘聚焦交通、面向信创’的理论课程体系,同时创建了‘多轮实训、企业实习’的实践课程体系。通过将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方式,让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实训,在实训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卢苇教授进一步解释道。
北京交通大学软件学院教授邢薇薇代表示范性软件学院联盟,报告了33所国家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2023 – 2024学年度建设监测指标的完成情况。她结合填报数据和统计结果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为特色化软件学院的下一步发展指明了清晰的方向。
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院长吴中海在会上也分享了他们在科技攻关建设方面的成果,特别是关于构建高可信云操作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与人才培养等方面。该项成果还获评了电子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引起了与会人员的广泛关注。
本次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建设工作会议为特色化软件人才培养提供了交流和探讨的平台。各院校分享的经验和成果,对于解决信创产业“卡脖子”问题、推动特色化软件学院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培养更多适应产业发展需求的高层次软件人才。本文总结
原创文章,作者:modesty,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haozhang.com/archives/45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