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麻醉展开,指出人们对麻醉存在诸多误解,这些误解影响患者配合治疗和对麻醉医生的信任。借中国麻醉周的契机,详细介绍了麻醉的十大常见误区及真相,帮助人们消除对麻醉的恐惧与担忧。
在外科手术中,一场成功的手术离不开麻醉的保驾护航。然而,当提及麻醉时,不少人心中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误解。有的人觉得麻醉就只是简单地睡一觉,还有人担心麻药用多了会上瘾、会影响哺乳,更有人害怕麻醉会影响智力、延缓术后恢复……这些误解的存在,不仅使得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难以积极配合,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对麻醉医生的信任。每年3月份的最后一周是中国麻醉周,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麻醉的世界,走出十大常见误区,揭开麻醉那神秘的面纱,看清它的真实模样,从而消除那些不必要的恐惧与担忧。
误区一:麻醉不就是睡一觉吗?
在患者的认知里,那种“睡一觉”的手术大多属于全身麻醉(简称全麻)。但实际上,全麻可远不止是让患者睡一觉这么简单。只不过在手术进行过程中,患者处于睡着的状态,对手术刺激既没有意识,也不会有反应和记忆。事实上,全麻涉及到多种药物的使用以及一系列复杂的医疗程序,包括麻醉诱导、维持和苏醒这几个重要阶段。在整个过程中,麻醉医生会全程进行精准调控,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手术的顺利进行。
误区二:酒量大的人,一般会“麻不倒”
通常所说的酒量大的患者,饮酒量相对较多。长期饮酒会使肝药酶表达增加,这就导致麻醉药物的代谢加快,从而使得这类患者对于麻醉药物的需求量也会相应增加。所以,建议患者在术前和麻醉医生进行充分的沟通,详细告知自己的饮酒情况,以便麻醉医生能够进行全面的麻醉风险评估,进而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在实际操作中,麻醉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以及生命体征,对麻醉药物的使用进行适时地调整。到目前为止,还从未听说过有“麻不倒”的患者。
误区三:只有全身麻醉才需要禁水禁食
手术前的禁水禁食可是一件不容忽视的大事!很多患者都不理解为什么麻醉前不能喝水吃东西,甚至有的人认为在术前要吃得饱饱的,这样才能更好地接受手术。但实际上,对于全身麻醉和某些局部麻醉,患者在手术前都应该避免进食。禁水禁食的目的是为了让患者的胃充分排空,从而预防围手术期发生胃反流、呕吐,甚至是发生误吸引起窒息的情况。
误区四:全身麻醉会让人变傻
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疑问:全身麻醉会不会使人变傻,影响智力呢?
人们常说的全身麻醉后变“傻”,其实指的是“术后认知功能障碍”,这是由于麻药抑制中枢神经系统所导致的。如今的全麻药具有入睡迅速、苏醒迅速的特点,部分药物还具有可逆转、可拮抗的特性。麻醉药对大脑的影响是暂时的,现代医学研究已经证明,麻醉不会对人的大脑造成不可逆转的影响。不过,对于某些高风险人群,比如神经系统衰老且脆弱的老年人来说,全身麻醉手术的风险会因为神经系统负担的增加而升高,可能会出现短暂的记忆力或认知功能下降,但一般会在数天到数周内恢复正常。
误区五:麻药用多了会上瘾
无论是在病房,还是在术前麻醉评估中心,麻醉医生常常会发现,许多患者都担心自己麻醉后会对麻醉药物产生依赖,认为一旦沾上麻醉药物就会上瘾。
麻醉药品和精神类药品成瘾的关键,在于麻醉药品使用的次数、剂量和时间,它是建立在长期、大量或者过量应用药物基础之上的。如果某种药物在短时间内使用一两次就让人上瘾,那这种药物肯定会被果断地踢出临床,根本不可能在临床上使用。因此,在临床上广泛使用的麻醉相关用药,只要按照正常的方式、正规的途径使用,就完全没有必要担心成瘾的问题。
误区六:多用点止痛药,我怕痛
“医生,我怕痛,手术时给我多打点麻药。”很多患者在术前都会因为担忧做手术会很痛,而要求麻醉医生多用点止痛药。面对这种情况,麻醉医生往往都很无奈。
简单来说,使用多少麻药是麻醉医生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以及每种手术的特点来制定个体化的麻醉方案的。麻醉药物都有安全范围,如果麻药用多了,也会产生副作用甚至带来危险。所以,麻药的使用需要恰到好处,不多不少才能发挥出神奇的效果。
误区七:有了镇痛泵不应该再疼
“不是用镇痛泵了吗?怎么还疼?”这是很多患者的疑问。
每个人的疼痛阈值不同,面对同等程度的疼痛时,反应也会有所不同。镇痛泵是为患者量身配制的,患者可以自行选择是否使用。镇痛泵内的镇痛药是以固定速度泵入体内的,当患者感觉到明显疼痛时,可以自行按压加药,从而迅速止痛。一般来说,镇痛泵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缓解疼痛,但要达到百分之百的无痛是很难的。
误区八:镇痛泵会影响术后恢复
疼痛其实是一项身体的应激反应,它会导致一些不利于伤口愈合的生理变化,比如血液的高凝状态、消化功能的抑制等等。确切地说,镇痛泵对身体的影响是利远大于弊的。在一些手术后,适量使用止疼药,有助于减轻疼痛刺激,使患者敢于早期下床活动,这样还能减少因长期卧床引起的深静脉血栓、肺部感染、胃肠胀气等并发症,更有利于术后机体的快速康复。当然,镇痛泵也可能会有一些不良反应,如镇痛不全、嗜睡、恶心呕吐等。如果这些不良反应不影响患者的神志和呼吸,一般可不必处理,只需加强观察即可。
误区九:麻药会影响给孩子哺乳
很多产妇会有这样的担忧:用了麻药,小孩吃了奶也会被麻醉吗?目前,应用于剖宫产和分娩镇痛的麻醉大部分采用的是椎管内麻醉,也就是俗称的半麻,当然也有部分特殊产妇需要进行全身麻醉。椎管内麻醉一般使用局部麻醉药,在常规剂量下是比较安全的,不会对新生儿产生影响。全身麻醉可供选择的药物种类较多,有经验的麻醉医生会根据妈妈和小孩的特点,慎重选择全麻药,尽量减少对哺乳的影响。对于足月或更大婴儿的母亲,一旦恢复清醒,身体状况稳定后,就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继续哺乳。
误区十:麻醉医生爱夸大风险,吓唬人
有人觉得麻醉医生总是在吓唬人,说如果家属不签字,手术就不可能开始。其实,麻醉医生在告知患者可能的风险和后果时,是在履行应有的告知义务,这既是对患者知情同意权的尊重,更是一种授权。麻醉医生并不会夸大风险,知情同意书所列举的,是麻醉面临的风险以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目的是让患者家属做好心理准备,共同面对可能的挑战。
本文围绕麻醉的十大常见误区展开,详细解释了每个误区背后的真相,如全麻并非简单睡一觉、酒量大并非“麻不倒”等。旨在消除大众对麻醉的误解和恐惧,让人们更科学地认识麻醉,积极配合治疗。同时也强调了麻醉医生在保障手术安全和患者健康方面的重要作用。本文总结
原创文章,作者:Serene,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haozhang.com/archives/4586.html